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①目的 比较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联用与二者单独应用对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ASA体格状况分类Ⅰ~Ⅱ级,择期连续硬膜外或颈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90例,术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静注氟哌利多1.25mg(D组),地塞米松10.00mg(M组),氟哌利多1.25mg与地塞米松10.00mg混合液(DM组)。观察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干呕、呕吐以及嗜睡和锥  相似文献   
412.
目的:评价氟哌啶对术后硬膜我腔布比卡因-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硬膜外复合全麻下上腹部手术术后行连续硬膜外镇痛患者60例,首量吗啡1mg 0.25%布比卡因5ml,继之吗啡4mg 0.125%布比瞳因100ml,连续输注2ml/h,并据硬膜外氟哌啶应用情况随机分为3 ;A组不用氟哌啶,B组仅为首量中加氟哌啶1mg,C组除首量中加氟哌啶1mg外另于连续输注液中加氟哌啶4mg,于0-6h,-48h两阶段观察总的PONV发生率及48h内总镇静程度,结果:PONV发生率:0-6h内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48h内C组与B组,A组相比差别亦非常显著(P<0.05,P<0.01),镇静评分3组间差异 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氟哌啶加入硬膜外吗啡-布比卡因镇痛液中可显著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413.
步进DSA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DSA血管造影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要借助DSA血管造影术来完成。步进DSA技术是目前血管造影中 ,观察下肢动脉血管解剖和病理改变较先进的检查技术 ,较之分段DSA血管造影有许多优越性。笔者总结了 30例步进DSA下肢动脉造影 ,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病人来源 :本组 30例患者均为临床随机病人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2~ 74岁 ,平均 48.6岁。其中临床疑诊心脏病栓子脱落引起的下肢动脉栓塞 11例 ,动脉硬化 8例 ,血管瘤3例 ,外伤引起的血管损伤 5例 ,血管畸形 2例…  相似文献   
414.
目的 探讨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PSE)后脾脓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PSE术后脾脓肿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引导下应用PTC针或注射器行脓肿穿刺抽取脓液后腔内注射10%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其临床疗效、血常规、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穿刺次数1~2次,平均1.2次,所有患者术后1周发热、腹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2周症状消失。术后1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6例临床症状均消失,5例痊愈,1例有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治疗期间无腹腔出血、腹膜炎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10%氯化钠溶液腔内注射治疗PSE术后脾脓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成为治疗脾脓肿的临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15.
416.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Deep球囊扩张和球囊扩张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两种方法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3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患者均接受Deep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均接受球囊扩张后植入血管内支架,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介入治疗后两组即时血管通畅率均为100%;介入治疗后30天,治疗组血管通畅率为100%,对照组为95%;介入治疗后1年,治疗组血管通畅率为85%,对照组74%。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的踝肱指数作两样本t检验,术后即时:P=0.504;术后30天:P=0.024;术后1年:P=0.002。结论 使用Deep球囊扩张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症30天及1年的血管通畅率高于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治疗,其主要机制是Deep球囊具有顺应性好,低剖面扩张时不易造成对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417.
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分析及对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血管造影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75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彩超和(或)CT检查确诊子宫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50例,浆膜下肌瘤16例;单发肌瘤21例,多发肌瘤54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内容包括:子宫动脉的起源及其分支、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血管造影表现,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①大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大部分发自髂内动脉的臀下动脉阴部干,其次为髂内动脉主干和臀上动脉。②子宫肌瘤供血情况分为:a、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b、双侧子宫动脉均衡供血型。c、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③卵巢支的栓塞几乎不可避免,其临床后果仍存在争议。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悉子宫肌瘤的血管解剖对提高技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栓塞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8.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EVLT联合治疗156例197条大隐静脉曲张.先于术肢大腿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行2 cm左右的切口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再用18G套管针穿刺内踝部位的大隐静脉主干,经套管插入超滑导丝,在超滑导丝的引导下将多用途导丝插入大隐静脉,注入少量肝素氯化钠溶液.而后将光纤插入导管,观察光纤的走行,使用半导体激光仪烧灼曲张血管,同时对烧灼部位加压压迫,完成治疗.结果:本组伤口均1期愈合,术后下肢酸胀沉重感不同程度缓解.随访2~16个月,156例静脉曲张均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易于操作的特点,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优选方法,但本方法应用于临床时间还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19.
随着介入技术治疗血管疾病的发展,血管造影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步增多,与其相关的并发症也得到了临床的重视。我院近期收治1例左锁骨下动脉瘤,对其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后出现了少见的皮质盲,致双目失明,经积极治疗视力完全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0.
患者 女 ,5 9岁。主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 2月 ,呕血、黑便 5天 ,以肝硬化失代偿期 ,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查体 :慢性肝病面容 ,贫血貌 ,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腹膨隆 ,腹水征 ( ) ,未见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静脉曲张 ,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 :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图1) ;肝脏彩超示肝硬化、腹水。肝功能检查 :ALT 3 0U/L ,ALB2 5 .5G/L ,GLB 18.8G/L ,TBIL 13 .5 μmol/L ,DBIL 3 .12 μmol/L。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示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入肝后即图 1 栓塞术前食管造影示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