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1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8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提高UA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几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从而引发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泵衰竭,属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溶栓疗法的成功使AMI患者的预后大为改善。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上不同导联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是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指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排除了心率的影响,较QTd更为准确。AMI后QTcd增大并对AMI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本 相似文献
13.
14.
一、病例资料病例1:男,75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年余,加重8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最高150/90 mm Hg,未服降压药物,血压维持于130~150/80~90 mm Hg,既往否认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d"人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悸,曾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心率122次/min,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至4∶1传导,入院前5d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去乙酰毛苷、呋喃苯胺酸"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心电图检查房扑(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双心房增大,二、三尖瓣少、中量反流,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予于"强心"及利尿等治疗好转后症状缓解.根据心电图考虑右心房典型房扑的可能性大,向患者说明情况后,予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术,术中证实为右心房典型房扑(图2),遂于右心房峡部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证实右心房峡部双向阻滞后重复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出任何类型心动过速.患者术后1h再次发作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予对症处理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方法:对612例行PCI的患者中49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肿20例,室颤6例,死亡1例,无再流4例,冠状动脉穿孔致心包填塞1例,心源性休克2例,迷走反射8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2例,室速1例,房颤3例,过敏4例,腘动脉血栓形成1例,动静脉漏1例。结论:减少PCI并发症需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监测,只要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大多数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青年年龄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从我院2010.6-2011.6期间CHD患者中选取587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243)和老年组(≥60岁,n=344),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中青年组吸烟比例、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较老年组高(P〈0.05),中青年组的血浆尿酸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中青年组右冠状动脉病变构成比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CHD有不同的临床和CAG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CHD防治措施,对合理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的增高,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成为临床经常遇到的课题。本文收集我院自1997~1999年住院治疗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42例,对其治疗对策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59~78岁,均为住院病人。其中下壁心梗13人,前间壁心梗5人,广泛前壁心梗11人,下壁再发性心梗2人,下壁并右室梗死2人,广泛前壁并高侧壁心梗4人,广泛前壁并正后心梗2人,下壁并广泛前壁、正后壁心梗3人。1.2 治疗方法 尿激酶溶栓治疗加常规综合治疗2人,其余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