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显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评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指端微循环损伤的可行性及其最佳应用条件,并确定检查部位(甲床和指腹)、切面(短轴切面和长轴切面)及增益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22年2—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32例SSc患者及32名非SSc患者。通过SMI对两组患者的指端血流进行评估,在不同切面(双手中指的甲床长轴及短轴、指腹长轴及短轴)和不同增益条件,即高增益(40 dB)及低增益(35 dB)下分别观察血流信号的分布,测量血管指数(vascular index, VI)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指指端血流分布丰富,SMI模式下可清晰观察到走行于远端指骨背侧的甲床内小动脉,并发出多发垂直分支向甲面走行;指腹切面可观察到与皮肤横向走行的小动脉,发出垂直分支向皮肤走行,在皮下呈类网状分布。SSc组患者甲床及指腹的血流分布减少,动脉显示不连续,只显示零星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不同部位、切面及血流增益条件下,SSc组血管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肌骨超声及超声新技术精品学习班"的研究结果为依据,探讨分析依托肌骨超声的基础+应用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14日至4月18日和2019年9月9日至9月13日参加该项目的109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的方式评价肌骨超声精品小班培训效果。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80.0%以上的学员对学习班讲授内容、教学计划和教材很满意或满意。通过学习班培训,学员们的最大收获是操作能力[67(30.7%)]和理论水平[53(24.3%)]得到明显提高;所有109名学员操作考试均达标;不同职称、学历及是否来自基层医院的学员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均为75~80分,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骨超声精品小班可以提高学员在肌骨系统的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该学习班模式能保证教学质量,也为继续医学教育开拓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Peyton四步教学法是广泛应用于医学操作类技术的教学方法。本研究将该方法引入到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扫查与诊断的培训中,评估其应用效果,寻找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改进完善该方法。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接受Peyton四步教学法(即示范、解构、理解、演示/执行)培训后的学员在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中更高,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但一对一教学效率较低,且缺乏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讨论和启发。小组教学的改良Peyton四步教学法将是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以临床症状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在急诊超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急诊超声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临床症状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培训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客观考题和读片能力考核.培训后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包括课程综合评价和个人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阐明CHML经皮瘤内注射治疗乳癌的效果并探讨其机理,明确CHML有无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方法5周龄裸鼠共30只,分别于右腋后皮下直接种植人MCF-7乳癌组织块(0.2 cm×0.2 cm×0.2 cm),制成乳癌动物模型.2周后,肿瘤直径长至0.2~0.8 cm,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CHML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组CHML剂量按瘤体大小为50 mg/cm3,隔2 d局部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给予相应容量的生理盐水.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ALT、AST、ALP、BUN及白细胞数,以明确有无肝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第1次注射后48h,两组分别处死5只裸鼠,对肿瘤进行原位末端标记(TUNEL),以明确有无凋亡.完成局部注射后2周,处死所有裸鼠,解剖并行病理检查,明确两组肿瘤愈合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局部注射后48h治疗组5只裸鼠的肿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 ~ ),而对照组仅有个别细胞凋亡(-).(2)实验结束时,治疗组肿瘤全部脱落,且无残存癌细胞;而对照组肿瘤明显增大,瘤体直径平均(0.94±0.34)cm,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治疗前后ALT、AST、ALP、BUN及白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HML瘤内局部注射可有效杀灭乳腺癌细胞,并可诱导凋亡,且无抑制骨髓和损伤肝肾功能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高频术中探头测量掌指关节及近节指间关节的有效性,获取相应结构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选择无手部症状的4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Philips iU22 7~15 MHz靴形线阵术中探头观察其优势侧手的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及腕关节的相关结构,并进行关节积液、滑膜、软骨厚度、滑车等结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的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积液及滑膜的平均值、标准差、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分析籽骨的出现率.结果 近节指间关节直接可见积液的平均深度为0.72 mm,积液直接可见率为70.5%;掌指关节直接可见积液共7例,显示率为3.5%,腕关节均未显示直接可见的积液.拇指籽骨显示率为100%,小指籽骨显示率为53.8%.结论 术中探头小巧,分辨率高,操作灵活,适用于手部小关节观察,测量的正常参考值准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估应用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布的甲状腺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 对甲状腺进行危险分层的价值,并依据结果提出优化分类的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2017版ACR TI-RADS评估的342例影像资料完整的甲状腺结节,将评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不同分值区间恶性结节的比例,并分别对最大径>1 cm及最大径≤1 cm的结节使用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利用该评分系统对结节进行危险分层,全部结节、最大径>1 cm的结节、最大径≤1 cm的结节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0.936、0.717。随着评分值的增加,良性结节比例逐渐下降,恶性结节所占比例逐渐增长,评分值4~6分区间恶性结节比例增长明显,以评分值为3的恶性结节比例为基准,4、5、6分结节恶性结节分别增长1.6倍、3.8倍、5.3倍,6~8分区间恶性结节稳定在81%~84%,而9分及以上恶性结节比例稳定在93%~94%,依据恶性结节的比例分布特点调整分类,TI-RADS 1类、TI-RADS 2类、TI-RADS 3类仍然分别对应0分、2分、3分,TI-RADS 4类细分为TI-RADS 4a类、TI-RADS 4b类、TI-RADS 4c类,分别对应4分、5分、6~8分,而≥9分的结节划分为TI-RADS 5类。结论 2017版ACR TI-RADS对最大径>1 cm的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最大径≤1 cm的结节诊断价值欠佳。根据不同评分值区间恶性结节比例的分布特点,适当调整分类将能更详细、准确地预测结节的恶性风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超声在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102例临床拟诊髋关节盂唇撕裂患者的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关节镜手术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35.14±9.16)岁(13~60岁), 左侧髋关节44例,右侧髋关节58例。以关节镜手术为金标准,评估超声诊断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与MRI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手术证实,其中91例为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11例髋关节盂唇无撕裂。超声正确诊断69例,包括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60例和髋关节盂唇无撕裂9例;其余33例中,超声误诊2例,漏诊31例;超声评估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65.93%、81.82%、96.77%、22.50%和67.65%。MRI正确诊断77例,包括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70例和髋关节盂唇无撕裂7例;其余的25例中,误诊4例,漏诊21例;MRI评估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6.92%、63.64%、94.59%、25.00%和75.49%。超声检查与MRI检查结果相比,在评估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的准确性上,超声检查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髋关节前上盂唇撕裂的敏感性略低于MRI,但超声检查的特异性高,动态评估是超声检查的优势,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