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47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79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0篇 |
中国医学 | 2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7种评分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欧洲卒中评分(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 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根据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的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对各组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和伴发疾病评分分值死亡组高于生存组,ESS评分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均〈0.01)。既往史评分生存组和死亡组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A-PACHEⅢ、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APACHEⅡ、APACHEⅢ、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病情分为首发组64例,复发组56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7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首发组和复发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组高于首发组。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可溶性P-选择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血压、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梗死体积及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与HDL—C、PLT呈负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与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腱鞘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74例绝经妇女,其中32例为腱鞘炎患者(A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的绝经妇女为对照组(B组);42例正常行经的健康体检妇女为正常对照组(C组).均进行雌激素水平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之间,雌激素(E2)水平分别为(89.7066±126.7458)pmol/L和(45.6768±30.6342)p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雌激素水平分别为(89.7066±126.7458)pmol/L和(626.7384±361.534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绝经后妇女腱鞘炎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基底动脉狭窄组)和症状性大脑前循环狭窄患者(前循环狭窄组)各80例,比较2组性别、血压等危险因素。另按血管狭窄程度、病情有无进展、出院1个月的生存情况,将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分别分为狭窄率<70%的轻中度狭窄组43例和狭窄率70%~100%的重度狭窄组37例,进展组34例和未进展组46例,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38例,分析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预后。结果与前循环狭窄组比较,基底动脉狭窄组男性(75.0%vs 57.5%)、高血压(80.0%vs 66.3%)明显升高(P<0.01)。重度狭窄组既往脑梗死及吸烟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既往脑梗死及吸烟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入院前驱症状与病情是否进展有关(P<0.01)。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预后有关(P<0.01)。结论男性及高血压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及既往脑梗死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有前驱症状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性小,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Fg Bβ-455G/A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102例,比较两组间血浆Fg水平,对血浆Fg、Fg Bβ-455G/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Fg水平高于对照组;突变基因-455A(AA、GA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Fg水平均高于非-455A携带者(GG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经过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g水平、-455GA+AA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Fg Bβ-455G/A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浆Fg浓度、FgBβ-455G/A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唐山市城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病例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同期相匹配的无脑卒中病史的健康查体者160例做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吸烟、饮酒、心理压力大等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腹型肥胖、心理压力大与缺血性脑卒中正相关,每日水果蔬菜摄入、规律锻炼与其负相关,P均〈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腹型肥胖、心理压力大是唐山市城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的显著危险因素,每日水果蔬菜摄入、规律锻炼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调查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确诊的连续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0年6月30日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复发模型及个体预后指数。结果随访结束共有79例患者复发。年龄(X1)、高血压史(X2)、家族卒中史(X3)、总胆固醇(X4)、病情进展(X5)、Essen卒中风险量表(ESRS)评分(X6)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复发模型的个体预后指数(PI)为:PI=0.025X1+0.681X2+0.973X3+0.395X4+0.636X5+0.283X6。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以2.289为截断点,此时模型的灵敏度为0.731,特异度为0.795。结论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成功建立复发模型及个体预后指数方程。 相似文献
39.
我院于 1 997~ 2 0 0 1年共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 7例 ,其中 5例采用带膜金属支架[1] 、三管法、再次手术吻合等治疗方法 ,失败后改行胸廓改形、带蒂胸大肌肌瓣填塞加生物胶治疗 ,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中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42~ 78岁 ,平均 62岁。食管上段癌 1例 ,中下段癌 6例。合并高血压病 2例、糖尿病 2例 ;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 1例、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 6例 ,手工吻合 5例 ,吻合器吻合 2例。发生瘘的时间在术后3~ 7d,平均 4 2d。运用胃镜下注射蛋白粘合胶 2例 ,带膜金属支架 2例 ,三管法 1例 ,…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治疗肺大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大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孔胸腔镜下治疗肺大疱,观察组采取单孔胸腔镜下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治疗肺大疱。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下床时间、进食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皮质醇(COR)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患者手术前后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CRP、IL-6、IL-8、TNF-α、FT3、FT4、CO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2周时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PaCO2均低于术前,PaO2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2周时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和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治疗肺大疱疗效显著,且相较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早期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