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随着中草药及其制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应用愈发广泛,其安全问题亦逐渐凸显,受到关注。中药普遍被认为安全无毒,但中药毒性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础研究亦需要积累,中药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深化对中药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方法研究势在必行。该文章依次从概念与定义、关键基础问题、研究方法、对策建议等方面,综合国内外文献与相关研究的观点与结果,依次阐明中药毒性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分析中药毒性研究的层次关系,描述性研究(毒性反应特点与物质基础)、解释性研究(毒性机制与动力学特征)及应用管理性研究(炮制解毒、配伍解毒、风险效益评估与临床管理),列举有代表性的实验(常规毒性实验、特殊毒性实验)和保健食品与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并提出了逐步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建议和展望(质量标准、科学制备与应用、药物警戒等),全面而准确地描绘出中药安全性评价之图景,引出近年来在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带给研究者以整体性和前瞻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带来的不仅是细菌耐药性、院内感染的高发和难治性,也带来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增加.<中国药学文摘>1994~1998年ADR的报道共6317例,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者最多,占35.98%,涉及药物71种.  相似文献   
243.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CPZ)及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CPZ及不同配比CPZ/SBT(1∶1,2∶1)对90株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统计MIC范围(MICr),MIC几何均数(MICg),50%抑菌浓度(MIC50)、90%抑菌浓度(MIC90),描记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结果不同配比CPZ/SBT的MICg,MIC50,MIC90均较CPZ明显下降,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比CPZ左移,但不同配比CPZ/SBT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CPZ/SBT可明显提高CPZ的抗菌作用,1∶1配比的CPZ/SBT与2∶1配比者抗菌活性相似,使用2∶1配比的CPZ/SBT较1∶1配比者更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244.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ozone and sulbactam,CPZ/SBT)qd给药方案,治疗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以血清杀菌活性(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SBA)为指标进行实验室评价。方法:30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给予CPZ/SBT4.0g,ivd qd,持续7d。测定峰时及谷时SBA。结果:临床有效率86.7%,细菌清除率90.9%。血清杀菌活性峰值中位数均≥1:16,SBA≥1:8百分率均≥70%。结论:CPZ/SBT日剂量4.0g,ivd qd,治疗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类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4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5例胶质瘤组织与23例正常脑组织PTEN基因外显子1-9、5-8 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45例脑胶质瘤组织中,外显子1-9 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0±0.19,外显子5-8 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8±0.16。在正常脑组织中,外显子1-9 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8±0.21,外显子5-8 PTENmRNA相对表达量为0.64±0.17。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PTEN 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3.61、6.21,P<0.01)。PT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人性别、年龄无关(t或t′=0.18~0.70,P>0.05)。但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或t′=4.16、4.69,P<0.01)。结论PTEN mRNA表达水平的异常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探讨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和IE33超声诊断仪、X4探头,对36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心导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20.7±10.6)岁。结果术前Color RT-3DE能立体观察室间隔缺损部位、形态、大小及空间关系,34例室间隔缺损患者(2例患者因有两处或四处室间隔缺损而未作相关性分析)术前TTE和Color RT-3DE估测室间隔缺损的最大径与造影估测的大小其相关性分别为r=0.97, P>0.05及r=0.99,P>0.05。术前及术中Color RT-3DE能立体显示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2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二维彩色血流显像均示一处室间隔缺损,而彩色RT-3DE示1例为两处室间隔缺损,另1例为四处室间隔缺损,其结果与造影高度吻合;1例患者因室缺太小仅2 mm,而未做封堵,3例患者因为三尖瓣隔瓣后室缺及4例患者因为肺动脉瓣下室缺而未能做封堵治疗,建议行外科手术;术中彩色RT-3DE能清晰显示25例患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未测及残余分流,而3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封堵术前有2处室间隔缺损,1例患者有4处室间隔缺损,1例患者因膜部间隔瘤较大)封堵术后均见封堵器边缘及中心细束残余分流,其结果与造影吻合。RT-3DE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过程中能够实时动态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引导球囊及封堵器装置转送,判断其移动时的相对空间位置及周边组织毗邻关系,使显像更直观,优于二维超声。结论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7.
几种静脉输液在输液器中混合时的理化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几种静脉输液在输液器中混合时的发生沉淀的原因,测定其pH和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前后药物含量变化:用酸度计测定pH值变化。结果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混合时pH值下降,产生沉淀,含量下降;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注射液、硫普罗宁冻干粉针溶媒使用不当配制的输液等酸性药物混合时,pH值下降产生沉淀。结论炎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酸性注射剂不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48.
目的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2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GST-π、TopoⅡ、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opo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ST-π、ER、PR的阳性表达率(P<0.05)。GST-π、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性、临床分期相关;GST-π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与ER、PR呈正相关(P<0.05);GST-π和TopoⅡ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GST-π、TopoⅡ、ER、PR的表达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9.
109例阑尾炎病例术后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9例阑尾炎病例术后切口感染调查崔洁,郭中固,罗立勤医院感染是现代医疗工作中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卫生部1983年调查了21所医院,结果约有8.4%的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外科切口感染率高达13%~18%[1]。阑尾炎在人群中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50.
26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军  吴昊  崔洁 《中国药事》2004,18(11):704-706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定期分析导致ADR的因素,有利于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此,我们对近年来收到的ADR报告表进行分析,并探讨与ADR发生有关的因素,希冀有助于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