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全面调查和分析甘肃省桃属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属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建议及依据。方法:对甘肃省桃属植物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对调查和采集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分析。结果:甘肃桃属植物有6种2变种,分别占中国和世界种数的73%和20%;记述了省内具体分布、生境和资源现状;甘肃桃属野生种类完全系温带属性,甘肃陇南和天水地区是甘肃桃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平凉为我国榆叶梅野生资源分布的最西界;编制了甘肃省桃属植物检索表;并对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结论:甘肃桃属植物资源种类较多,分布较广,资源量大,但生存均受到威胁,需进一步加强保护和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党参进行了本草考证,药理研究及党参质量研究做了阐述与总结,为党参的质量评价及党参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分析会川产区当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生产的实际状况提出对策,并提出解决会川产区当归种植加工问题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中药川贝母是我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川贝母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品质生态学特性、引种栽培、商品鉴别等研究进行全面分析整理,编制川贝母基原植物分类检索表及市售混伪品鉴别检索表,为中药川贝母资源调查、保育栽培、质量控制和评价及相关混伪品的鉴别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药川贝母种质资源持续利用,规模化引种栽培,野生抚育,濒危保护,新资源开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提供了资料。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川贝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加强川贝母品种选育与生产技术的集约化系统化研究,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推动中药川贝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针对第四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甘肃试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分析目前甘肃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不足,探讨如何依托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内容,为今后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要提供了新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6.
朱田田  晋玲  杜弢  崔治家  张弦飞  张延红 《中草药》2014,45(12):1764-1768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居群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12条引物共检测到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5.71%。中麻黄居群间的H为0.21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2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59 3,基因流(Nm)为1.428 6,遗传距离0.014 4~0.159 8。结论甘肃中麻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居群间;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川贝母中含有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其酯、核苷、甾醇及其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类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川贝母化学成分已有研究报道的主要类型和主要药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药用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相似性和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现代药效研究、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及不同加工方法等方面对川贝母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对川贝母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西贝素及总皂苷等成分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为川贝母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分析牛蒡子-甘草药对治疗咽炎的潜在活性成分群及可能作用机制,并建立同时检测活性成分群中多种成分的HPLC条件与方法,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文献数据挖掘对牛蒡子-甘草药对治疗咽炎的潜在活性成分群进行初步筛选;运用网络药理学对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HPLC建立同时检测牛蒡子-甘草药对中13个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筛选得到由13个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牛蒡子-甘草抗咽炎潜在活性成分群;“成分-靶点”网络构建、PPI网络构建、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等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牛蒡子-甘草药对抗咽炎可能性作用机制为:以甘草酸、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牛蒡苷元、牛蒡子苷、绿原酸等为主的活性成分群通过与STAT3、MAPK1、RELA、VEGFA等蛋白靶点结合,可调控癌症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与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筛选得到牛蒡子-甘草药对抗咽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是由13个主要成分组成的活性成分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达到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抗炎、抗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29.
露蕊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露蕊乌头亚属的唯一种,与川乌、草乌的亲缘关系接近,根、花、叶、种子及全草均可人药,广泛分布于是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等省区的高海拔地区.露蕊乌头中含有以乌头碱为代表二萜生物碱、黄酮、β-谷甾醇、甘露醇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抗炎及强心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抗癌活性.文中综述了露蕊乌头化学成...  相似文献   
30.
枸杞子是传统的药食两用的名贵药材和滋补佳品,功效独特且资源丰富,在中国分布广泛。在对枸杞子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传统功效、药性、疗效、炮制、配伍、产地、化学成分特有性及可测性等方面探讨枸杞子的Q-marker,可为枸杞子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