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a2+的影响,以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显露臂丛不做处理)、对照组(臂丛根性切断伤组)、VPA组(臂丛根性切断伤加饲喂丙戊酸钠组),每组70只大鼠,分别在术后12、24、48、72 h和1、2、4周7个时间点取臂丛对应的C5~T1脊髓节段.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游离Ca2+([Ca2+]i)浓度,TUNEL法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假手术组各组指标无变化.对照组在神经损伤后12h至1周时,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值和细胞内[Ca2+]i浓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在神经损伤后12h直至4周,对照组凋亡神经元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VPA组的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值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神经损伤后48 h至1周,细胞内[Ca2+]i浓度显著降低,在伤后24 h至2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数目显著降低. 结论 臂丛根性切断伤可以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a2+]i浓度升高及神经元的凋亡,VPA对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无影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损运动神经元胞内的[Ca2+]i的浓度,并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应用DHS及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经DHS内固定术及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治疗前后的X线片、肢体功能.结果 经12个月以上随访,按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46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1%.结论 DHS结构坚强,有利于骨折愈合.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应用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3.
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美国显微重建外科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和上海长征医院、第六医院、华山医院、第九医院、同济医院等共同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一届中美显微外科联合会议"于2008年10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市召开.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内窥镜系统,显微化、微创技术进行腰神经根管狭窄减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要求术前诊断明确,术中定位准确。首先通过导针建立工作通道,放入显微内窥镜,将术野在监视器上放大64倍,然后在监视下有限范围内咬除增生的椎板及小关节、黄韧带,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增生的软骨板、纤维环,彻底松解神经根。结果 11例腰神经根管狭窄者术后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充分体现了有效的脊柱外科微创原则,能够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效果,对腰神经根减压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介绍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2~2001年间有18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该手术采用膝前内侧切口,显露骨折端及关节面,先用大号复位钳复位后,前、后髁骨折多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内、外髁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大骨块可用拉力螺钉或克氏针作简单固定;“T”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近侧螺钉置于股骨中段外侧,远侧螺钉置于股骨下端外侧,基本平行于关节面及已置入之松质骨螺钉。术后每天活动患膝2次,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术后4周开始活动患膝。结果:解剖复位15例(主要指关节面复位),经二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后屈曲>70°者占88.9%。结论:本组治疗方法适用于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利于早期关节功能练习,防止膝装置粘连,较单纯内固定更为确切、牢靠。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990-12/2005-12在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手外科就诊且有随访观察的屈指深肌腱断裂伤患者102例,按采用的肌腱修复方法分为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组75例和改良式Kessler组27例。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共修复手指肌腱183条,改良式Kessler法共修复手指肌腱58条。术后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固定于减张位约3周。麻醉失效后随即在医生的监督下行主动伸、屈运动,每天两三次,5~10回/次,指尖运动幅度为1~3cm。解除外固定后逐渐增大运动幅度。疗效判定按照美国手外科学会TAM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并记录术后肌腱断裂发生率。结果:随访5个月~3年,平均14个月。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疗效优于改良式Kessler法(P<0.05),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组优、良、可、差分别为95,59,20,9条,优良率为89.6%;改良式Kessler法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4,19,11,5条,优良率为74.1%。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组肌腱断裂发生低于改良式Kessler法组[分别为3条(1.6%),5条(9.4%),P<0.05]。结论: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是修复屈指深肌腱断裂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郭强  林东  崔树森 《山东医药》2003,43(6):25-25
椎间隙感染是椎间盘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为 0 .1%~ 4%。1990~ 2 0 0 1年我们对 9例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行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6~ 65岁。腰椎间盘摘除术 (后路手术 7例 ,经椎间盘镜手术 2例 )后 5~ 2 6天继发椎间隙感染。感染部位 :L3~ L41例 ,L4~ L55例 ,L5~ S1 3例。主要表现为腰痛、腰肌痉挛、不能坐立、翻身困难。 3例叩击痛向臀部、会阴部放射。均有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 ,5例行MRI检查示椎间隙及相应椎体边缘 T1 像呈低信号、T2 像呈高信号。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腕关节桡侧不稳韧带性因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测量 12侧国人成年男性新鲜腕关节在中立位状态下腕桡侧列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最大拉伸长度及在最大桡偏位、尺偏位、掌屈位、背伸位的拉伸长度 ;测量了舟月间隙 (SL G)、舟大多角间隙 (STm G)、桡舟间隙 (RSG)、头月间隙 (CLG)的正常距离和最大距离 ,重点研究了 SL G在不同韧带和舟月韧带 (SL IL)不同部分损伤时的变化情况。结果 :腕桡侧列韧带的掌侧比背侧数量多且厚 ;当 SLG>(4.78± 0 .54) mm,STm G>(3.71±0 .32 ) mm,RSG>(5.77± 0 .79) mm,CL G>(4.6 2± 0 .79) mm,则 SL IL、舟大多角韧带 (STm L )、桡舟韧带 (RSL )、头月韧带 (CL L)完全断裂 ;切断 SLIL后 ,SLG>5mm;保留 SL IL ,分别切断 STm L、桡舟头韧带 (RSCL )、RSL、桡舟月韧带 (RSLL ) ,则 SL G变化不明显 ;切断 SL IL背侧部分 ,SLG>5mm;切断 SLIL近端、掌侧 ,则 SL G变化不明显。结论 :STm L、RSCL、RSL、RSL及 SL IL的近端、掌侧部分损伤时 ,对 SLG影响小 ,SL IL背侧部分是维持 SL G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已内酯 ( PCL ) /聚乳酸 ( PLA)共聚物与胎体雪旺氏细胞( FSCs)制备人工周围神经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以 PCL /PLA共聚物为原料 ,模拟制备周围神经细胞外基质框架结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 FSCs种植于 PCL/PLA框架结构内。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反转录 PCR半定量检测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 GDNF)基因表达情况 ,分析其相容性及促神经再生潜能。结果 FSCs能够良好地生长于 PCL/PLA框架结构内 ,PCL/PLA对 FSCs的GDNF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PCL/PLA共聚物与 FS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及促神经再生潜能 ,可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