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2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511篇
耳鼻咽喉   206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610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1571篇
内科学   977篇
皮肤病学   294篇
神经病学   302篇
特种医学   3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05篇
综合类   3674篇
预防医学   1374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1223篇
  17篇
中国医学   1427篇
肿瘤学   46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1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百症赋》取穴配方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症赋》是古代以歌赋形式论述针灸取穴配方的一篇文章 ,因涉及到的病症繁多 ,故以《百症赋》命名。限于歌赋形式 ,其取穴较为简练 ,处方多以 2穴组成 ,少数处方仅有 1个穴位。尽管其处方较为简练 ,但却很好地阐述了针灸治疗的取穴配方规律 ,为临床取穴配方带来很多启示。现就《百症赋》取穴配方特点探讨如下。1 取穴范围广泛《百症赋》共计有 93个处方 ,其中包括单穴处方 16个 ,双穴处方 77个 ,总计取穴 170穴次。如果去除掉穴位重复取用的情况 ,实际取用穴位 15 7个。这 15 7个穴位均为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所属的经穴范畴 ,占全部 361个…  相似文献   
192.
193.
骶髂关节真空征36例CT扫描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骶髂关节真空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计量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UC检验。结果:受检人群中该征象的出现率为11.18%(36/322)。男性5.61%(11/196);女性19.84%(25/126),X^2=15.637;秩和检验UC=1.027。结论:该征象在受检人群中并不少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范围无性别差异。成因与骶髂关节软骨变性、崩解有关。间接地反映了关节软骨变性、崩解的范围。该征象是一种非特异性征象,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 9例 TAO患者血管中膜免疫复合物沉积与分布。结果 :在 4例 TAO患者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内和平滑肌细胞间观察到高电子致密度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同时还观察到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与损伤相关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结论 :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可能与 TAO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5.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红细胞形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 NC)和高脂血症组 ( HL,喂饲高脂饲料 )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并计数分类。结果 :与 NC组比较 ,HL组的正常红细胞百分比由 76.4 %减少到 4 5.7%、棘型红细胞、球口型红细胞、靶型红细胞分别由4 %、2 .2 %、1.5%增加到 17.3%、10 .4 %、5.8% ,嵴型和其它异型红细胞也略有增加。结论 :高脂血症的异型红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胆脂瘤上皮和10例耳后皮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B-celllymphoma/leukemia-2gene(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胆脂瘤上皮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且胆脂瘤上皮的PCNA指数与其破坏能力有相关性;而Bcl-2无表达.提示①PCNA可作为评价胆脂瘤破坏力的一指标;②胆脂瘤虽然表现出很强的增殖能力,但没有促其恶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7.
高脂血症大鼠红细胞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红细胞形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高脂血症组(HL,喂饲高脂饲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并计数分类。结果:与NC组比较,HL组的正常红细胞百分比由76.4%减少到45.7%、棘型红细胞、球口型红细胞、靶型红细胞分别由4%、2.2%、1.5%增加到17.3%、10.4%、5.8%,嵴型和其它异型红细胞也略有增加。结论:高脂血症的异型红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比较周围神经端侧缝合与神经移植的效果。方法 选用体重 2 0 0~ 30 0gWistar大白鼠 ,左侧后肢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缝合 ,右侧腓总神经采用神经移植修复。结果  3个月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2 9.6 8± 5 .34m/s、 30 .87± 6 .0m/s(P >0 .0 5 ) ,潜伏期 2 .1± 0 .1ms ,2 .0± 0 .1ms(P >0 .0 5 ) ,波幅 12 .5± 0 .6mV、13.9± 0 .5mV(P >0 .0 5 ) ,组织切片中 ,两组均可见大量神经纤维和髓鞘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 75 7.2± 2 2 .31、775± 2 1.87(P >0 .0 5 )。结论 ①正常神经发出侧芽能通过端侧缝合口长入远端神经 ,使变性神经再神经化 ;②周围神经端侧缝合能取得与神经移植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9.
目的分析天津市天津医院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出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受伤机制及治疗方法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2150例,男736例,女1414例,不同年龄段患者男、女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3,P<0.001)。青年(18~44岁)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年(45~64岁)、老年(≥65岁)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骨折类型以移位型为主(75.56%,1646/2150),移位率青年患者最低(55.17%,64/116),老年患者最高(81.91%,1159/1415)。三个年龄段患者的主要受伤机制均为摔倒[青年61.21%(71/116),中年80.29%(497/619),老年91.24%(1291/1415)]。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11,P<0.001),中、青年患者无论骨折是否移位,主要治疗方式均为内固定术;中年无移位患者采用内固定术的比例(86.22%,169/196)高于移位患者(62.88%,266/423)(χ^2=34.93,P<0.001)。老年患者中无移位者多采用内固定术,移位者多采用半髋置换术。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中位年龄74岁)大于新鲜骨折患者(中位年龄70岁)(Z=-2.777,P=0.005)。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移位率(92.41%,73/79)高于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75.95%,1573/2071)(χ^2=11.48,P=0.00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多采用全髋置换术,新鲜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术、半髋置换术、全髋置换术比例相差不大,内固定术最多。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女性患者最多;移位患者多于无移位患者;青、中、老年患者受伤机制均为摔倒;中、青年患者多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主要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0.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化痹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分形趋化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中医科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甲氨蝶呤片,7.5 mg/次,1次/周。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祛湿化痹方(萆薢、薏苡仁、秦艽、木瓜、当归、白术、牡丹皮、土茯苓、泽泻、牛膝、莪术),1剂/d,每剂煎取药液400 mL,200 mL/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随访6个月及随访12个月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双手平均握力)、血清炎症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分形趋化因子[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NAKL)、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CX3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氧化应激指标[3-硝基酪氨酸(3-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总抗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