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名老中医著作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证—药关联规律。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及山东省图书馆内名老中医临床著作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对房颤合并疾病及其证素、证型、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或关联分析,并进行药证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医案173则,药物共209味。合并其他西医疾病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证候要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证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9种证型中,心血瘀阻证常合并气虚证素,根据关联边目数筛选的关键药物排名前三分别为丹参、黄芪、桂枝。结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及开发房颤新药优先考虑以气虚、阴虚、血瘀等为主要适应证,证型以心血瘀阻证最常见,优先考虑丹参、黄芪、桂枝、麦冬等核心药物;名老中医在辨病基础上强调辨证论治,本研究通过证药关联分析总结其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改善慢性心衰(CHF)大鼠的心功能及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的影响及其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水代谢紊乱的机制。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水),芪苈强心组(1 g·kg-1·d-1),缬沙坦组(10 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等体积水)。给药4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的心功能;并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肾集合管AQP-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明显增加,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P<0.05),证实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芪苈强心组和缬沙坦组LVEDD和LVESD均明显减小,EF和FS均显著升高(P<0.05);芪苈强心组与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QP-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苈强心和缬沙坦组AQP-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AQP-2表达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苈强心可有效下调AQP-2的表达水平,调节由慢性心衰导致的水代谢紊乱,改善水肿症状、从而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脑疏宁对脑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观察脑微血管通透性、超微结构及分布密度的变化。结果:大鼠脑伤后6h开始,脑微血管结构破坏,通透性增加、密度下降;中药治疗组微血管通透性降低,密度增高,结构较完整。结论:脑疏宁保护损伤区脑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增加皮质微血管的数目。  相似文献   
34.
中医理论认为,脑与五脏之间经络上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从脏腑证候的临床表现来看,许多证候表现与脑功能紊乱有关.五脏虚证(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肝气虚、肝肾阴虚等)有头晕、失眠健忘、倦呆乏力、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表现;五脏实证(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心火暴盛等)能引起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郁郁寡欢、善太息、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脑高级功能障碍.现代研究证实,许多证候的形成与心理-应激有关,病理基础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脏腑与脑的关系在于调控,研究脏腑证候的中枢调节机制,有望揭示脑与五脏之间的病理联系[1-7].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中医从脾胃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60首处方,涉及198味药物。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处方中≥30次的高频药物16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茯苓、丹参、陈皮,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胃、肺、心、肝为主,高频药物组合20组,药物关联规则2条,熵聚类分析得到3味药的药物组合14组,新处方7首。结论: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组方特点是在益气健脾的同时予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醒脾开胃、调畅脾胃气机等药物,标本兼顾,可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脑静脉闭塞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从19世纪早期就已被认识,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等原因,一直未受到重视。近30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静脉闭塞在脑血管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脑静脉和静脉窦循环在保障脑血液流通、血供稳定上的重要作用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就近年来的有关实验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7.
“和法”作为中医学中的治疗大法,最早源于《中庸》“致中和”思想,指通过平调寒热、补泻互用等多种治疗手法,以使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寒热达到“以平为期”的生理状态。其核心思想为“和其不和也”,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慢性胃炎包含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种,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机复杂多样,单用西药治疗较为单一。崔向宁老师在临床中对于此病的治疗颇有研究,且疗效显著,认为“诸病不已,必寻道脾胃之中”。治疗上善以“和法”理论为指导,以调和气机贯穿始终,运用平调寒热、补泻兼施、辛开苦降等多种治疗方法,并结合现代病理与药理,自拟和胃消痞方,临床应用效如桴鼓。现就崔向宁老师对于此病的治疗心得和用药特点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今后临床辨证治疗此病提供经验总结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8.
高血压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其病因病机和致病特点与六郁密切相关。六郁之中,气郁为先,可致火郁、血郁、食郁、湿郁、痰郁,常兼而见之,治疗上以调肝护脾为总则,分别运用疏肝理气开气郁、泻火除烦散火郁、化瘀通络消血郁、消食除胀降食郁、运脾化湿解湿郁、化痰降浊除痰郁六法,以祛邪扶正、标本兼治,使诸郁得散,眩晕自宁。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9.
半夏厚朴汤为仲景治梅核气之良方,现广泛应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胃食管反流病、吞咽障碍等多种疾病。情志病与“肝”密切相关,情志致病易致肝气郁结,而半夏厚朴汤所涉病机为气郁痰凝,故用其治疗情志病常得灵效。本文例举半夏厚朴汤治疗情志失调所致失眠、抑郁、惊恐障碍验案三则,其主症虽各有不同,但存在共同病机,即肝郁疏泄失常,津液积聚生痰,痰气搏结,故而出现肋胀、太息、胃胀、呃逆、嗳气、苔腻等气郁痰凝之共同表现,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解郁下气之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使肝郁得舒、气行痰化,切中病机,故诸症得消。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情志病时,需注意辨其肝郁痰气交阻之征象,并根据兼见证候随之加减,方能使其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40.
功能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多由情志致病,病位在肝、心。气郁为功能性早搏的病机核心,气机不畅,郁而不伸,则痰浊、瘀血、郁火等随之而成,兼夹为患,渐耗气阴,发为此病。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大法,结合具体病机辨证论治,分别治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清热泻火、益气养阴之法,配以重镇安神、宁心定悸之品,虚实兼顾,标本兼治,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