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27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本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西力欣一头孢呋肟 (Zinacef—Cefuroxime)。结果表明,溶液在三日内是稳定的,浓度和峰高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5次实验测定的相关系数r均在0.9990以上,回归方程斜率的日间变异系数低于2.68%(n=5)。平均回收率为100.45%(SD±0.15%n=3),方法精密、简便。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将人中性粒细胞肽(HNP)-1基因与J链基因融合转染其他细胞有可能使HNP表达而发挥杀菌作用.文中分析HNPl与J链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表达蛋白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注意控制影响蛋白转印的关键条件,分析影响J-HNP1蛋白表达的技术因素.结果:成功检测到融合基因J-HNP1在细胞内的表达. 结论:采用Western blot法可检测到J-HNP1在细胞内的表达并可分泌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外部验证评估CALCULATE量表预测ICU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医院综合ICU内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CU期间是否发生PI分为PI组和非PI组。从区分度,校准度和有效性等方面评估CALCULATE量表的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老年患者614例,ICU期间发生PI患者70例(11.4%),大部分是1、 2期(97.1%),最常见部位是骶尾部(77.3%), CALCULATE量表预测PI的AUC为0.724 (95%CI:0.687~0.759),优于传统的Braden量表的AUC(0.633)(95%CI:0.594~0.672),统计值Z=6.326(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CALCULATE量表评分大于3分是独立危险因素(OR=3.835, 95%CI:2.522~5.832,P<0.001); 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CALCULATE量表的校准度较差(χ2=15.103,P=0.004),决策曲线分析显示,CA...  相似文献   
55.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我院至今共收住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0例,因患者年老体弱,卧/床时间较久,再加上牵引,故并发症较多,良好的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显得尤为重要。临 床 资 料40例病人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80岁~90岁,1例愈合不良,行走呈跛行占2.5%,无1例褥疮发生。辨 证 施 护1 保护皮肤、防止发生褥疮 多采用牵引、丁字鞋固定,中药内服、外敷的辨证施治。因患者年老体弱,卧床日久,局部受压时间较久、气血行走不畅、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致使肌肉筋脉失去濡养,故皮肤护理较重要…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阻滞(PECS-Ⅱ)联合前锯肌阻滞(SPB)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64)。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在全麻后实施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SPB,对两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术后苏醒方面,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在术后疼痛方面,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 NR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镇痛药物使用量方面,观察组术后24h、48h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总发生率7.8%显著低于对照组20.3%(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SPB阻滞能够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缩短,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7.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该科自2005年5月~2006年12月间采用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共有51例经过一系列常规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胸腔镜检查。结果5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胸腔腔检查,胸腔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确诊恶性肿瘤37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慢性炎症6例、未见异常1例。肿瘤和结核病理结果确诊率为86.3%。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改变,部分病灶融合成肿块;而结核性胸膜炎主要为胸膜弥漫性充血肿胀,结节病灶细小呈卵石样改变,可见坏死物覆盖。51例胸腔镜检查仅1例出现粘连带撕裂出血,1例术中血压下降,经处理均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确诊率高,具有安全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8.
我科曾发生两例由 Rh 系统抗 E 抗体引起的严重输血反应,即溶血反应,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 周××,男,29岁,因急性胃粘膜损伤、消化道出血于1987年9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48g/L(4.8g),曾输入 A 型血4次,均无反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 D)对2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Vehicle组)和治疗组(Vit D组)。Vehicle组及Vit D组建立DKD大鼠模型,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模成功后,Vehicle组及Vit D组给予0.03μg/(kg·d)骨化三醇(溶于0.05 ml花生油)灌胃8周,Vehicle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Control组不做任何处理。8周时测定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处死大鼠并留取肾脏。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及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钙黏蛋白(E-cadherin)、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6、p-TAK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Vehicle组大鼠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TGF-β1、α-SMA、Traf6、p-TAK1蛋白显著增加,E-cadherin蛋白显著减少(均P<0.05),与Vehicle组相比,Vit D组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TGF-β1、α-SMA、Traf6、p-TAK1蛋白显著减少,E-cadherin蛋白显著增多(均P<0.05)。结论:Vit D能够明显改善大鼠DKD损伤,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小管EMT的发生,从而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可能通过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发挥对DKD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外科监护病房非发酵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0.4%(357/50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90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7.5%.居首位;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4株(14.6%)、鲍曼不动杆菌45株(8.9%)及木糖氧化产碱杆菌20株(3.9%)和脑膜脓毒黄杆菌12株(2.4%)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0.5%,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仅为17.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敏感,敏感率均为87.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5.6%;脑膜脓毒黄杆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100%),对亚胺培南都不敏感。结论:非发酵菌已成为ICU中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