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诊断学教学中的策划构建和应用实施效果。方法:在诊断学本科教学中策划和制定形成性评价方案,并应用实施于教学实践。分析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期末考试成绩与形成性评价成绩比较采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岳荣铮  张凌  石运莹  付平 《西部医学》2009,21(3):356-356
病例 患者,女,39岁,因“口眼干5年,肾功异常2年,咯血9天”于2008年10月7日入院。2年前血肌酐526μmol/l,免疫检查SSA及SSB阳性,唾液腺和泪腺功能严重受损,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期)”,3个月后进入尿毒症期,开始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间歇性血液透析2次+血液透析滤过1次)。2008年9月28日因咯鲜红色血痰1次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3.
龚杰  柳园  曾小庆  周莉  陈林  岳荣铮  胡雯   《现代预防医学》2020,(6):1138-1141
目的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人体成分、营养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 - 2019年5月在四川某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的140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体成分和血液检查指标,并以尿素氮清除率(the urea clearance index,Kt/V)作为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指标。根据Kt/V的结果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与透析不充分组(Kt/V<1.2),将可能影响透析充分性的人体成分因素与营养指标纳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因素。结果 透析充分组的男性构成比(χ2 = 7.265,P = 0.007)、白蛋白(t = 4.235,P<0.001)、相位角(t = 3.974,P<0.001)均高于透析不充分组,细胞内水分(t = - 3.476,P = 0.001)、细胞外水分(t = - 4.753,P<0.001)、细胞总水分(t = - 4.186,P<0.001)、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Z = - 4.307,P<0.001)、去脂体重(t = - 4.076,P<0.001)、身体质量指数(t = - 3.861,P<0.001)、身体细胞量(t = - 3.367,P = 0.001)、骨矿物质含量(t = - 4.035,P<0.001)、肌肉减少构成比(χ2 = 7.875,P = 0.005)均低于透析不充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OR = 0.886,95%CI:(0.803~0.977),P = 0.016)、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OR = 2.386,95%CI:1.932~2.948,P = 0.001)、身体质量指数(OR = 1.197,95%CI:(1.031~1.389),P = 0.019)、身体细胞量(OR = 1.154,95%CI:1.054~1.264,P = 0.002)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白蛋白、身体质量指数、身体细胞量、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定期监测人体成分与营养状况,提高营养状况,有助于达到透析充分性,保障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将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应用于泌尿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113名,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TBL教学和LBL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的个人测评基线(IRAT-baseline)、小组测评(GRAT)、课后即时的个人测评终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延长双腔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右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液透析时血流量、感染、血栓形成、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带cu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后并发症以隧道出血多见,经过压迫均愈合良好;有11例患者至今仍在使用,血流量在200-340ml/min,透析充分性良好;而拔除或重新置管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和血栓形成,分别达40%和28%。结论双腔带cuff导管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透通路,尤其是多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或人造血管功能障碍等各种原因无法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时,如果通过严格的管理,其并发症的发生能进一步降低,将会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治疗性血浆成分去除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是分离置换血浆,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血液净化(plasmapurification)的一种方法。血浆置换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1914年首次采用抽出血液静置沉降后弃去血浆,将血液有形成分输回体内,并补充相应的电解质溶液,首创了TPE。但由于操作方法原始、费时,并发症多且严重(如溶血、败血症)等诸多限制,很快被人们淡忘。直至1950年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工艺的改进,尤其是1960年用TPE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获得成功后,对TPE的研究和应用再次兴起,先后研制了血细胞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