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6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31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206篇 |
内科学 | 125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93篇 |
综合类 | 425篇 |
预防医学 | 104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179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189篇 |
肿瘤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糖尿病足(DF)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病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2005年3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护理糖尿病足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烧结次数对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Y-TZP)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Y-TZP瓷片,分为3组,分别烧结1、3、5次,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在压力灭菌锅内进行水热老化处理10、20 h模拟Y-TZP的低温老化组,烧结后未进行老化的作为对照组。如此,实验共分为9组(1-10、1-20、1-C、3-10、3-20、3-C、5-10、5-20、5-C),测量每组试件的3点弯曲强度,压痕法测算其断裂韧性,并利用WEIBULL分布分析弯曲强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9组试件的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WEIBULL分析同样证实这一结果。结论:烧结次数的增加不会加速Y-TZP的低温老化效应,Y-TZP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多次烧结对Y-TZP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带血管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带血管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良性复发肿瘤及恶性骨肿瘤患者6例,年龄17~ 53岁,平均32.5岁.其中3例患者为多次手术后复发.患者均知情同意后,行肿瘤En-bolc 切除,采用带血管腓骨头移植重建骨缺损及桡腕关节,同时行内固定术,移植腓骨长度为11~ 16 cm.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9个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移植腓骨均获骨性愈合,部分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为55~90分,平均82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83.3%.结论 带血管腓骨头移植用于修复桡骨远端肿瘤性骨缺损是可行的,尤其是对于桡腕关节的骨支架支撑重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及更长期的随访,以观察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梁丽莲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32)
目的研究口服戊酸雌二醇加阴道放米索前列醇在绝经期取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绝经期取环患者8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复合麻醉无痛取环手术,观察组在常规取环手术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和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情况和取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率为82.5%,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而部分软化率则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取环成功率为92.5%,要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结论在绝经期患者进行取环中应用口服戊酸雌二醇加阴道放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宫颈软化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取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失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HIV/AIDS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的RAND随机函数生成的随机数字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选取排序前200例的HAART失访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在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随机选取的2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传播途径、基线疾病分期、目前疾病分期、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领药、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地区、药物不良反应等12项因素与失访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接受HAART 12个月内失访85例,占总失访人数的42.5%,24个月内失访123例,占总失访人数的61.5%。将12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传播途径、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药物不良反应,其调整的OR值及OR95%CI分别为6.26(2.99~13.10)、8.68(4.32~17.45)、10.52(2.77~40.00)。结论 HIV/AIDS患者HAART 失访大部分发生在开始治疗的2年内,对出现HAART有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处理或更换治疗方案,强化对注射吸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提升不理想HIV/AIDS感染者的个体指导和警示教育,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少失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不可逆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可逆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功能重建疗效,改善患侧上肢功能。方法1984年1月~2003年6月收治79例不可逆臂挑神经不全损伤,行肌肉(肌腱)或关节功能位融合(腱固定)。参考美国肩、肘及手外科学会制定的功能评定标准,随访重建关节的活动范围,日常生活基本动作,包括梳头、洗脸(吃饭)、穿衣、解大小便、持(握、捏)物等项目进行打分,综合评定重建手术的疗效。结果术后54例获随访1~19年,其中良30例,可19例,差5例。提示:①肩关节若不稳定,以肩融合疗效较好;②肘关节只采用动力重建,胸大肌起、止点双极移位较尺侧腕屈肌移位好;肱三头肌移位最差;③伸腕、伸指动力重建较屈指、拇对掌功能重建好;④前臂旋后动力重建尺侧腕屈肌移位好,旋前圆肌重建前臂旋后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结论功能重建术是治疗不可逆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有效补救手术。应从上肢功能整体发挥出发,选择最佳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锁骨钩钢板加张力带和加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采用锁骨钩钢板加张力带重建和加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加不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2例,其中A组2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加张力带重建喙锁韧带,男16例,女10例;年龄19~45岁,平均28.7岁;Rockwood分型Ⅲ型12例,Ⅳ型8例,Ⅴ型6例。B组1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加锚钉重建喙锁韧带,男10例,女6例;年龄18~43岁,平均25.8岁;Rockwood分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3例。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前、术后Lazzcano评分情况。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3周和4.6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Lazzcano评分优2例、良9例、差15例,术后优18例、良8例、差0例,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Lazzcano评分优1例、良5例、差10例,术后评分优11例、良5例、差0例,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B组出现伤口感染1例,均无螺钉松动脱落和断裂。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加张力带或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都是可靠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时一种骨折断端间剪力最小、加压力最大的理论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首先建立人体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和分析;在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弹性模量再建立股骨颈骨折模型及多种方法固定的有限元分析;最后对股骨颈骨折的多种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股骨的三维有限模型计算机理论应变和测定应变比较结果认为,二者趋势基本一致,模型的建立和实际情况十分接近,股骨颈处的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是重要的承载结构;载荷的传导主要通过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由股骨颈区传至股骨干的中下1/3处;股骨颈骨折时固定角度趋势为越低越好,2钉固定时竖放较斜放和横放好;3钉固定时为倒三角形最好;生物力学实验与有限元分析基本相符。结论三维有限元方法用于研究不规则物体是一种有效、准确的数值方法;股骨颈骨折采用的固定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讲应该采用低角度的倒三角形的三钉固定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