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孕期内和妊娠前抗梅毒治疗对分娩结果的不同影响。【方法】将梅毒孕妇按其发现和治疗时间是在妊娠期内还是妊娠期前分为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观察Ⅰ组是在妊娠时发现梅毒进行正规的青霉素抗梅毒治疗,观察Ⅱ组是已接受正规青霉素治疗后才怀孕。【结果】观察Ⅰ组165例中。9例Ⅰ期梅毒患者治疗均成功分娩产出活婴,14例Ⅱ期梅毒患者治疗成功11例,142例潜伏梅毒患者治疗成功136例;各期梅毒患者总的治疗成功率94.5%(156/165)。观察Ⅰ组经过足量治疗后所生新生儿中。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0.6%(34/165),其中6例患儿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高于母亲的4倍;观察Ⅱ组174例所生新生儿中,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87%(5/174),但RPR滴度均低于母亲;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6.16,P〈0.005)。观察Ⅰ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3.64%(6/165),给予青霉素驱梅治疗,跟踪随访2年先天梅毒均治愈;观察Ⅱ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0.57%(1/174),跟踪随访2年RPR滴度均阴转。差异有显著性C庠3.93,P〈0.05)。【结论】妊娠梅毒不良结局高于妊娠前进行驱梅治疗的孕妇,对女性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和对梅毒孕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可减少其所分娩新生儿发生先天梅毒。  相似文献   
72.
我们于1984年对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尿、胃液铜、铁、锌进行测定,以探讨其病因与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3.
IUD失败妇女再次放置GyneFix IN IUD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可逆性生育控制方法,常因方法失败或副反应而终止使用。IUD失败者是否适宜再次置器,是育龄妇女和计划生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共同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有放置金属IUD失败史的妇女,随机放置新型GyneFix IN IUD和TCu380A IUD,以观察临床效果。探讨放置金属IUD失败后再次放置GyneFix IN IUD的避孕效果及其放置期限。  相似文献   
74.
直接法输卵管显像分析输卵管阻塞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孕患者输卵管阻塞情况,分析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阻塞程度差异。方法:对124例不孕症女性患者进行直接法子宫输卵管核素造影(DRNHSG)或碘油造影(HSG)。  相似文献   
75.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情况。方法 2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使用PPI治疗,3d后行葡萄糖氧呼气试验(GHBT)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并与10例健康志愿者GBHT检测结果作对照。结果 2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未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其呼出氢浓度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短期静脉内使用PPI治疗后并未发现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提示不需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76.
幽门螺杆菌(Heljcobacter pylori,Hp)是溃疡病的病因之一,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Wlcer,DU)与微量元素关系密切,Hp与微量元素关系应进一步探讨,对Hp阳性DU,Hp根除后Hp阳性转阴DU血清微量元素测定,并与Hp阴性DU组对照,了解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患儿,女,7岁,右眼睑周围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2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后加重,皮疹扩大。取患者皮疹边缘皮屑行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可见透明有隔真菌菌丝,真菌培养结果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生长;取患儿家庭所饲养宠物兔耳部皮损皮屑及毛发行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可见发内链状孢子,真菌培养结果为须癣毛癣菌。提取病原菌DNA,利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r DNA ITS区序列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证实患者面癣病原菌与家兔被毛所携带的须癣毛癣菌同源性达99%。患者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方法,以评价其在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M—PCR检测244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和HD,并进行暗视野显微镜(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HD培养和酶免疫法(EIA)检查HSV抗原。结果:用M-PCR检测TP、HSV和HD标准菌株,均出现阳性扩增带(TP、HSV和HD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分别为260、432和170bp),并进行序列分析,证实为特异性扩增片段,而阴性对照组均没有扩增带;其敏感性为10^2pg DNA。将M—PCR与D—F、TPHA、EIA法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分别为0.774、0.704、0.756)。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PCR是一种简单、准确、可靠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HD的方法;可用于临床GUD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中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病因.方法取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荧光定量PCR、暗视野显微镜和血清学检查,同时检测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杜克雷嗜血杆菌(HD)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果在181例病人中,梅毒48例、生殖器疱疹32例、尖锐湿疣9例,分别占26.52%(48/181)、17.68%(32/181)、4.97%(9/181)和0.55%(1/181).其中梅毒合并生殖器疱疹6例,占3.31%(6/181),合并尖锐湿疣1例,占0.55%(1/181),合并HIV感染1例,占0.55%(1/181);生殖器疱疹合并尖锐湿疣4例,占2.21%(4/181);念珠菌6例,占3.31%(6/181),合并梅毒2例,占1.10%(2/181);细菌7例,占3.87%(7/181),合并梅毒4例,占2.21%(4/181);未发现软下疳.79例未检出病原体,占43.65%(79/181).结论在性病门诊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因以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为主,其次是尖锐湿疣,且存在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80.
性病性生殖器溃疡的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中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和病因。方法 取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荧光定量PCR、暗视野显微镜和血清学检查,同时检测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杜克雷嗜血杆菌(HD)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果 在181例病人中,梅毒48例,生殖器疱疹32例、尖锐湿疣9例,分别占26.52%(48/181)、17.68%(32/181)、4.97%(9/181)和0.55%(1/181)。其中梅毒合并生殖器疱疹6例,占3.31%(6/181),合并尖锐湿疣1例,占0.55%(1/181),合并HIV感染1例,占0.55%(1/181);生殖器疱疹合并尖锐湿疣4例,占2.21%(4/181);念珠菌6例,占3.31%(6/181),合并梅毒2例,占1.10%(2/181);细菌7例,占3.87%(7/181),合并梅毒4例,占2.21%(4/181);未发现软下疳。79例未检出病原体,占43.65%(79/181)。结论 在性病门诊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因以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为主,其次是尖锐湿疣,且存在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