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永平  陈浪  尹欢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31-3232
目的通过高脂饲料诱发的SD大鼠肥胖模型,研究肥胖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8只(体质量200~250 g),将其分为对照组(8只)、单纯抑郁症组(15只)和肥胖伴抑郁症组(15只)。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症组给予普通饲料,肥胖伴抑郁症组给予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0周。通过喂养高脂饲料诱发大鼠肥胖;采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程序刺激大鼠建立抑郁症模型;运用糖水偏好测试、强迫游泳实验、开野实验测定大鼠抑郁状态,观察肥胖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喂养5周后体质量均增加,喂养高脂饲料的肥胖伴抑郁症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症组;经不可预期性应激程序刺激后,单纯抑郁症组、肥胖伴抑郁症组大鼠均出现抑郁症状,且肥胖伴抑郁症组症状更明显。结论肥胖可能是诱发抑郁症的一个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不同起始时间使用咖啡因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6月有关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早期应用咖啡因防治呼吸暂停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和Newcastle-Ottawa量表(NOS)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0项文献中,包括5项随机临床对照研究(RCT)和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项RCT质量等级为B级,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NOS评分为7~9分。共2 665例患儿,其中早期用药组1 515例,晚期用药1 1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用药组呼吸暂停(AOP)发生率(RR=0.48,95%CI 0.38~0.60,P<0.01)、吸氧时间(SMD=-0.97,95%CI-1.13~-0.80,P<0.01)、机械通气时间(SMD=-0.82,95%CI-1...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时佩戴口罩行人工呼吸对通气效果的影响,为拓展紧急抢救时的通气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小组成员36人,根据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在全身智能模拟人模型上实施单人心肺复苏操作,2 min内进行5个标准循环,此次循环以口对口方式进行人工通气;休息40 min后,另一次循环的单人心肺复苏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方式行人工通气。收集胸外按压和通气的客观数据(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通气合格次数),记录操作前后Borg疲劳评分和通气方式选择意愿。结果 两种通气方式的通气合格率及胸外按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后戴口罩通气的Borg疲劳评分显著高于与口对口通气(P<0.05);94.44%急救小组成员更愿意佩戴口罩对患者进行人工通气的心肺复苏操作。结论 佩戴口罩进行人工呼吸的通气方式是有效和可行的,能确保通气效果,且不影响胸外按压质量,是医护人员更愿意接受的人工通气方法,可提升心肺复苏通气的可操作性,但需缩减操作时间,以免疲劳而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应用渭良伤科油按摩治疗经外周静脉营养致注射肢体局部静脉炎症状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60例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营养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每天2次应用渭良伤科油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静脉炎肢体局部5-10min,每次按摩后用浸有陈渭良伤科油的小方纱持续湿敷静脉炎处;对照组不进行按摩,只用浸有陈渭良伤科油的小方纱持续湿敷;每天评估静脉炎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渭良伤科油按摩和湿敷治疗经外周静脉营养引起的静脉炎疗效优于只用渭良伤科油持续湿敷.结论:采用渭良伤科油按摩和湿敷治疗经外周静脉营养引起的静脉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对早产儿病死率及早期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课题组各协作单位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产科出生胎龄24~36+6周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按HDCP程度分为4组:HDCP组、子痫前期组、子痫组和无HDCP组,比较各组早产儿的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HDCP组早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无HDCP组(χ2=9.970,P=0.019),其中以子痫前期病死率最高(4.8%),与无HDCP组(2.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DCP组(1.8%)、子痫组(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CP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DCP组(χ2=13.241,P=0.004),其中子痫组发病率最高(35.4%),与无HDCP组(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DCP组(19.9%)、子痫前期组(1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C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DCP组(χ2=9.592,P=0.022),其中子痫组发病率最高(9.7%),与无HDCP组(2.0%)及HDCP组(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HDCP的程度加重,BPD的发生率逐渐升高。HDCP对脑室内出血(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脓毒症无明显影响(χ2=7.054、7.214、0.358、3.852,P=0.070、0.065、0.949、0.278)。考虑患儿总体结局,即患儿死亡或存活但至少合并一种并发症,HDCP对其有影响(χ2=15.697,P=0.001),且随HDCP程度加重,其发生率逐渐增高。调整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分娩方式、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窒息等因素,结果显示HDCP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2.159,95%CI:1.093~4.266),而子痫前期组、子痫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0.389);HDCP对RDS、BDP、ICH、NEC、ROP、脓毒症无明显影响。结论HDCP导致早产儿死亡风险增加,也是导致RDS及BPD发生率增加的高危因素,对NEC、ROP、IVH、脓毒症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6.
张智  招富林  苏智雄  韦洋  金伟  黄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6):1079-1080+1026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 SIT)是指心、肝、肺、脾等器官的沿身体纵轴反向排列,与正常解剖完全相反,又称“镜面人”。研究报道表明SI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10 000~1/50 000[1]。SIT的器官解剖位置异位并不影响器官功能和正常生活,然而先天性解剖异常难免影响疾病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7.
68.
兔股动脉裂隙宽度与实际缺损长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黎升  招明高 《医学争鸣》1998,19(4):443-445
目的:探讨兔股动脉裂隙宽度(GW)与实际缺损长度(ADL)二者的关系。方法:游离组:12只兔24条股动脉,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将股动脉游离15.0,25.0,35.0mm后锐性横断,测量表观游离长度(ApIL),游离长度增大值(IIL)及GW的变化,并计算伸长率λ。缺损组:9只兔18条股动脉,实际游离长度均为35.0mm,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切除生理状态下的长度ADL5.0,15.0,25.0  相似文献   
69.
The effect of biphenyl.dimethyl dicarboxylate (DDB), a substance derived in the synthesis of Fruo tus schisandrae elements, on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hepatitis due to drug poisoning in chemotherapy of choriocarcinoma and invasive mole was investigated. For treating purpose 23 cases of hepatjtis because of chemotherapy were given DDB and for preven- tion DDB together with chemotherapy was given to 22 cases. Control groups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 It was found that DDB is definitely effective as judged by the results of SGPT, TTT, TFT, etc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