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8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24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背景:由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多向性和不确定性给临床应用造成巨大困难,因此,探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条件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设计:以培养的人胚神经干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儿科。材料:实验于2004—01/05在全军儿科中心实验室进行。随机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选取自愿水囊引产的16周胎儿2例(胎儿父母签署同意书),取其脑室下区组织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和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方法:采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对人胎脑室下区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两种生长因子的浓度均为20μg/L,采用血清培养基对原代培养的细胞克隆球进行分化实验;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分化细胞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克隆球数量及其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形成的原代克隆球数量无显著差异[(150.3&;#177;14.9),(173.6&;#177;26.4)个/孔,P〉0.05],但均明显多于表皮生长因子组[(99.5&;#177;14.9)个/孔,P〈0.01]。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以及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克隆球分化为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多于表皮生长因子组,而表皮生长因子组产生较多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人胎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所形成的细胞克隆球能分化出较多的神经元。②两种因子合用并没有获得明显的优于单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果,提示不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2.
背景:神经干细胞已被应用于治疗成人颅脑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脱离了体内正常的生理环境,所产生的反应是否与在生理条件下一致?诱导内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可能是为实践开辟出另一条更有前程的途径。目的:探讨不同胎龄胎脑皮质额叶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设计:随机实验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儿科。对象:收集2003—10/200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妇产科胎龄16~36周的自愿水囊引产胎儿90例,取其皮质额叶脑组织作为实验材料。胎儿母亲均查体健康,水囊引产胎儿经家属及胎儿母亲签字同意,并经南方医科大学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实验。按胎龄16,20,24,28,32,36周分为6组,每组15例。方法:水囊引产胎儿娩出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打开头皮及颅骨,撕除脑表面被膜,切取皮质额叶脑组织,进行固定后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人胎脑皮质额叶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形态、种类、生长方式以及数量进行检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及阳性表达情况。用替代法作阴性对照实验。在光学显微镜&;#215;400下观察,Nestin阳性细胞胞浆染成棕黄色,判定为神经干细胞,每组每个样本取2张载玻片,每张载玻片选10个视野,每组计算镜下300个视野的总细胞数和阳性细胞数。计算每组神经干细胞阳性检出率。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胎龄组人胎脑皮质额叶Nestin蛋白阳性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学及数量发育特征。结果:人胎脑皮质额叶存在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在锥体细胞层及内颗粒细胞层,呈小圆形及椭圆形,以前者最多,胞核相对较大,空泡状,1~3个核仁不等,大部分细胞染色质疏松,胞浆表达明显,有的圆形细胞呈僧帽状,僧帽细胞可见短突起,椭圆形细胞有2个突起,神经干细胞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其中有由数个细胞形成的神经干细胞集落,似体外培养形成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偶见对称性分裂的神经干细胞。不同胎龄组16,20,24,28,32,36周组人胎脑皮质额叶Nestin蛋白阳性神经干细胞检出率逐渐减少(15.59%,13.48%,11.62%,10.52%,9.87%,6.68%,χ^2=1265.152,P&;lt;0.01)。结论:不同胎龄人胎脑皮质额叶神经干细胞在分布、形态、种类、生长方式及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自身的发育特征,其数量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3.
广州市汉族人群α1-抗糜蛋白酶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汉族人群α1-抗糜蛋白酶(α1-ACT)表型的分布情况,探讨地理环境是否影响α1-ACT的表型分布。方法 建立测定α1-ACT的等电聚焦免疫固定技术,并应用此方法对居住在广州市的200例汉族个体的α1-ACT蛋白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汉族人群α1-ACT具有3种表型,且此3种表型与重庆市汉族人群相同,但各型的分布频率不同于重庆市汉族人群。结论 地理环境影响α1-ACT的表型频率分布,α1-ACT有希望成为人类遗传学新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4.
现代肿瘤的化学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并在60年代取得很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部分肿瘤可以通过化疗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还有许多肿瘤治疗后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或提高生活质量.合理的肿瘤化疗,不仅需要考虑各种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病人的身体状况及各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学和毒理学;同时还应该明确化疗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及处理各种临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5.
分离培养不同胚龄人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胚龄人神经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最适条件,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胚龄10周和20周人脑海马组织中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予以鉴定。结果:从两个不同胚龄的人脑海马组织中均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未包被组10周龄的人胚脑海马组织在高密度悬浮培养法时神经干细胞生长不良,在其他密度及培养法均有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形成;20周的人胚脑海马组织仅在中等密度悬浮培养法及高密度贴壁培养法中有克隆球形成;包被组两种胚龄海马组织在各种密度培养法神经干细胞均生长不良。结论:人胚脑海马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且胚龄越大,培养难度越大;高密度贴壁培养法适宜各胚龄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66.
尹晓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3)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过去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严重并发症.ROP仅发生在不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可以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近视、弱视,甚至导致失明,对视力危害极大[1-5].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不同传代倍数的人羊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的增殖活性以及成骨、成脂的分化能力。方法采用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法分离人胎盘羊膜来源的MSCs,测定分离细胞的表面分子标志。对第3、5、7、9代hAMSCs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分别加入成骨和成脂诱导剂,诱导3W后行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比较不同传代倍数的hAMSCs成骨染色阳性率和成脂率。结果hAMSCs传代至第9代时仍呈克隆样生长,但细胞增殖活力有下降;在第5代后成骨分化能力下降(P〈0.01),而传代至第7代后,成脂分化能力才有下降(P〈0.01)。结论hAMSCs在连续传代中能保持MSCs的生长特性,但多向诱导分化能力在不同的传代倍数中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人同一胎龄胎脑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的发育状态。方法收集胎龄32周的水囊引产胎儿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人胎脑海马、纹状体、室下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等部位的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布、形态、生长方式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32周胎脑海马、纹状体、室下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等部位均存在NSCs。NSCs呈圆形、椭圆形及星形,以圆形及星形多见;细胞有0~2个突起不等,胞浆丰富,核呈圆形,染色质疏松,1~2个核仁不等。NSCs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可见群状、集落样、对称分裂、单个存在等生长方式,有的NSCs与其他NSCs形成突触联系。不同部位上述特点有所不同。海马、室下区、纹状体、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等7个部位NSCs逐渐减少,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结论人胎脑的海马、室下区、纹状体、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等部位均存在NSCs;且同一胎龄不同部位NSCs在分布、形态、生长方式及数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9.
尹晓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5,16(1):311-313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过去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严重并发症.ROP仅发生在不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可以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近视、弱视,甚至导致失明,对视力危害极大[1-5]. 相似文献
70.
尹晓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6(1):311-313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过去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严重并发症.ROP仅发生在不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可以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近视、弱视,甚至导致失明,对视力危害极大[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