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8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693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694篇
口腔科学   166篇
临床医学   1846篇
内科学   1311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578篇
外科学   994篇
综合类   4077篇
预防医学   1392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1462篇
  18篇
中国医学   1324篇
肿瘤学   60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596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590篇
  2000年   523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57篇
  1979年   30篇
  1977年   12篇
  1963年   12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胃癌细胞中神经内分泌分化与术后生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电镜观察胃癌的超微结构,以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分化与胃癌术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有5年以上随访结果的普通型胃癌病例分别进行NSE、Syn、CgA免疫组化标记,其中80例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的病例进行电镜检查。用Stata7.0医学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镜下39例发现神经内分泌颗粒,以电镜检查为标准诊断胃癌神经内分泌分化检出率为23.21%(39/168):胃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低于无神经内分泌分化病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结论:确定胃癌是否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胃癌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短,预后差。电镜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02.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DCF方案治疗33例晚期胃癌患者。多西他赛75 mg/m2,d1;顺铂75 mg/m2,d1;氟尿嘧啶7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d1~5,3周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33例晚期胃癌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8例(54.5%),稳定(SD)8例(24.2%),进展(PD)7例(21.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1个月(3.5~11.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1.2个月(6.0~14.5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可逆性体液潴留,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发生。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特点,血小板减少及贫血较轻。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无Ⅳ度腹泻发生。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DCF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0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嗪双胍片中格列吡嗪溶出度。方法: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中的第三法(小杯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 7.4)120 mL 为溶剂,转速为100 r·min~(-1),45 min 时取样。取样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 Hypersil ODS2(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2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至6.0±0.1)(45:55),流速:1 mL·min~(-1),UV 检测器波长:275 nm,以外标法测定吡嗪双胍片中格列吡嗪的溶出度。结果:本法测定格列吡嗪的线性范围为0.168~0.504μg(r=0.9999),回收率为:100.1%(RSD=0.32%,n=9),溶出度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作为吡嗪双胍片中格列吡嗪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04.
目的 探讨Moria M2"90"微型角膜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Moria M2微型角膜刀,90μm深度一次性切割头和德国ALLEGRETTOWAVETM Eye-Q准分子激光机对98例195眼近视病人施行矫治手术.按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89眼(-6~-12.875)D,Ⅱ组106眼(-1.25~-5.875)D,术后随访3m以上.结果 术中制瓣良好,出现薄角膜瓣1例,未出现瓣碎裂、游离瓣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d181眼(92.82%)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m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最佳矫正视力的I组为84眼(97.67%),Ⅱ组为97眼(91.51%).195眼中共5眼(2.56%)出现-1.25D~-2.75D的回退.术后3m角膜地形图曲率(38.37±1.88)D和散光(-0.82±0.69)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平均高阶像差均方根为(0.24±0.08)较术前增大.结论 Moria M2"90"微型角膜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05.
PCPA失眠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CPA失眠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并广泛用于5-HT及其与其他递质之间关系研究的经典动物模型。现从PCPA对失眠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旨在了解PCPA导致大鼠失眠证的机制,为镇静催眠药物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采用6~7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对氯苯丙氨酸PCPA(300mg/kg,ip)连续给药2  相似文献   
906.
统计分析6部现行药品质量标准中312个含何首乌的制剂,结合何首乌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发现何首乌检验项目单一、质控点少、炮制品使用名称不规范。建议规范何首乌炮制品的使用名称,增加何首乌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成分的检测,增加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含量高限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07.
苦胆草片质量标准[鉴别(2)]存在错误,按《中国药典》及部颁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会导致标准中规定的紫红色斑点无法检出而呈现负反应。但如果检出紫红色斑点,则表明工艺中添加有坚龙胆的非药用部位(地上茎杆、叶及花序)。因此,建议对苦胆草片质量标准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908.
Nd:YAG激光辅助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脉冲Nd:YAG激光消毒处理无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并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根管充填后1周内的疼痛反应情况。方法:对182例诊断为无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230颗患牙,用镍钛机动器械根管预备后,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激光组:113颗牙,用脉冲Nd:YAG激光消毒处理根管,即刻进行根管充填;氢氧化钙组:117颗牙,用甘油-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消毒1周后行根管充填。对两组患牙根管充填后1周内的疼痛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激光组的根管充填后疼痛反应发生率为48.7%,氢氧化钙组为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根管充填后的急症发生率为15.1%,氢氧化钙组为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脉冲Nd:YAG激光消毒处理无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并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充填后的急症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09.
药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加强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是当今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近几年来,温州医学院药学院大力加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主要做了几项工作: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兴趣;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学院的科研教育资源,开展开放性实验;大力发挥学院团学组织的作用,精心组织各类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大力表彰学生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10.
头孢哌酮致不良反应45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头孢哌酮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05年7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期刊中有关头孢哌酮不良反应的文献80篇,并对所获得的454例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哌酮主要不良反应是双硫仑反应、变态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其次是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头孢哌酮的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和服用含乙醇的中西药及饮料。大量饮酒后2 d内禁用头孢哌酮,特别对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患者更应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