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疾病。它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但无法治愈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现今的治疗手段只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该疾病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治愈。 COPD患者病程长,少则2~3年多则十几年,症状反复,迁延不愈,其病情特点决定了该病需长期正规的控制与治疗。但目前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这除了与患者病情和现有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  相似文献   
22.
吸氧是目前解决患者缺氧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心供氧装置的广泛应用为氧疗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插拔吸氧管情况,如连接管路和呼吸机调试时,需进行呼吸机和氧气管的切换;进行雾化治疗时,需进行吸氧管与雾化管路的切换;根据患者需求,有时还会进行面罩和鼻导管的切换;因为加床现象,导致床旁中心氧源接头无法满足需求等。在前三种情况中,因中断吸氧而有可能导致某些患者血氧下降,病情加重,反复插拔更换氧气管路易导致氧气表头接口处产生松动而产生漏气。同时由于医院病房标准设计为1张床1个中心氧源接口,如为增加中心氧源,需要病房重新施工,一方面影响患者的治疗,一方面工程浩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以上情况提示只提供一个氧源是不够的,需要把1个氧源分成2个甚至更多的氧源。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研制了一种中心供氧Y形管,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监测有创血压的目的在于连续、定时、准确地了解病人血压窆化,并通过及时调整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维持有效的灌注压.  相似文献   
24.
总结了1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患者体型消瘦,活动耐力差,反复发作气胸,双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要点集中在三腔引流瓶的护理,指导呼吸功能锻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经过医护人员周密的治疗和护理,入院35d后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平稳出院.  相似文献   
25.
2010年10月,我有幸接受北京协和医院百人计划培训资金的资助,赴美国拉波特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现将点滴感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尤丽丽 《全科护理》2021,19(10):1422-1425
目的:了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患儿经口喂养情况,分析患儿经口喂养不良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制定评估问卷,对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经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患儿进行调查评估。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喂养效率测评将30例患儿分为喂养良好组和喂养不良组,其中喂养不良组有18例患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口腔运动能力、术后是否并发肺动脉狭窄与喂养不良呈正性相关,日龄越大的患儿发生喂养不良的风险越小(OR=0.879,P=0.004),术后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时间越长的患儿发生喂养不良的风险越大(OR=2.220,P=0.027)。结论:患儿经口喂养不良影响因素有术后口腔运动能力、术后是否并发肺动脉狭窄、日龄、术后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时间。医护人员需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采用床旁多功能监护仪24 h监测心律、心率、呼吸、动脉血压、末梢氧饱和度等。  相似文献   
27.
尤丽丽 《护理研究》2012,26(25):2397-2398
2010年10月,我有幸接受北京协和医院百人计划培训资金的资助,赴美国拉波特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现将点滴感悟介绍如下。1医院简介拉波特医院位于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的拉波特中心,距离芝加哥2h的车程。医院于1841年成立,具有悠久历史。拥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阐明DNMT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447例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利用TaqMan SNP技术检测DNMT1的5个SNPs位点(rs16999593、rs10420321、rs2288349、rs2228611和rs2228612)的基因型分布。对447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与DNMT1基因rs2228611 GG基因型比较,携带GA/AA基因型的患者预后更好,生存时间更长(52.5和42.9个月,Log-rank P=0.006)。在多因素回归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rs2228611 GG基因型比较,携带GA/AA基因型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32%(HR:0.68,95% CI:0.50~0.92,P=0.013),表明rs2228611 位点基因多态是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未发现其余4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联性。结论: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MT1 rs2228611 GA/AA基因多态性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DNMT1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的18β-GA饮水投药。52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分别观察和测量胃肿瘤形态和大小;HE染色观察小鼠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 2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胃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7.8%(28/36)和41.2%(14/34),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黏膜肉眼形态较规则,胃部肿块体积小,表面光滑,黏膜充血及溃疡少见;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反应减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组织中COX-2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 18β-GA能够显著降低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发生率,有效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炎症因子COX-2和IL-1β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胃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0.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又称冷凝素病,是冷抗体(冷凝素)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贫血,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16%~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