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0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64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中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切断双侧腓神经后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给予TENS,持续6周。右后肢为对照侧,不给电刺激。分别于术后3、6、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肌肉组织学、神经电生理、肌湿重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各组实验侧胫前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腓神经有髓纤维数、传导速度和振幅均高于对照侧(P<0.05),A组两侧肌湿重及C组腓神经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为桡骨远端3cm以内发生的骨折,其发病率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临床上,对于移位不明显的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以及短缩不明显的稳定型嵌插骨折,可通过闭合复位、石膏管型或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多数情况下,桡骨远端骨折常涉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同时由于断端缺损,桡骨高度丢失,关节面不平整,极易导致后期的桡腕、桡尺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为了降低创伤后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尽可能恢复腕关节的功能,常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宁市人民医院骨科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9月采用切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8例,经过早期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的T型钢板及螺钉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3.
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病死率极高,文献报道高达42%~70%[1],预后亦差.江基尧[2]提倡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通过与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临床比较,证明标准大骨瓣治疗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重度颅内高压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且未明显增加并发症,降低了病死率.虽然标准大骨瓣开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颅内压及相领脑区间的压力差,使部分脑疝复位,但对于术前存在严重而持久嵌顿的脑组织,仅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并不能使其得到有效复位.嵌顿的脑组织由于受压,缺血,进一步发生水肿、坏死及出血,加重对中脑的压迫,引起中脑缺血水肿. 相似文献
84.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 5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加用三磷酸胞苷二钠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10 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均符合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 (Ⅲ级~Ⅳ级 )标准 ,除外肺、肝、肾疾病 ,随机分为 2组进行观察。 (1)治疗组 :5 0例 ,年龄 41~ 70岁 ,平均年龄 5 1岁 ;病程 0 .5年~ 10年 ,平均病程 3年 ;男性 3 4例 ,女性 16例。(2 )对照组 :5 1例 ,年龄 42~ 71岁 ,平均年龄 5 2岁 ;病程 0 .5年~ 9年 ,平均病程 3年 ;男性 3 6例 ,女性 15例。两…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通过检测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大鼠中枢c-jun基因的表达,了解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的可能作用位点.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C组)、小剂量异丙酚组(50mg/kg,P1组)、中等剂量异丙酚组(100mg/kg,P3组)、大剂量异丙酚组(150mg/kg,P3组)、断尾刺激组(S1组)、异丙酚作用后断尾刺激组(S2组).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检测JUN核蛋白,统计各组大鼠脑片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C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在视上核、外侧隔核及外侧缰核等神经核团.P1、P2、P3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伏核、外侧隔核、下丘脑室旁核、膝状体腹下核、背外侧膝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视前腹侧核、弧束核、杏仁基底外侧核、丘脑室旁核、外侧缰核、海马回嗅觉小岛及乳头状核等核团,表达的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异丙酚剂量正相关.结论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有与其静脉麻醉作用相关的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87.
几丁质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几丁质(chitin)对坐骨神经损伤早期(伤后30天内)所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以及功能丧失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SAL)组和实验组(chitin)组,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硅胶管内给予生理盐水(SAL)或几丁质溶液(chitin),分别于术后7、14和30d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损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数目,及酸性磷酶酶(ACP)的变化幅度;测量术后10、20和30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的恢复率。结果:与SAL组比较,术后7、14和30d,chitin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降低了6.31%、6.26%和10.1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酸性磷酸酶变化的幅度分别下降了46%、57%和87%;术后10、20、30dSFI恢复率分别提高了1.44%、2.52%和5.69%。结论:几丁质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元死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良好的促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88.
Smad2,3,4,7蛋白在大鼠5/6肾切除肾衰模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Smad2 ,3 ,4,7蛋白在 5 6肾切除模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行 5 6肾切除 ,分别于模型 4、8、12周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检测Smad2、Smad3、Smad4和Smad7蛋白的定位和表达 ;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来判断。结果 Smad2、Smad3和Smad4主要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表达 ,而Smad7主要在肾小球表达。随着肾功能衰竭的加重 ,肾小球Smad2、Smad3和Smad4蛋白表达逐渐增加 ,而Smad7蛋白表达却逐渐下降 ,并伴有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明显增高。结论 TGF β 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Smad2 ,3 ,4高表达和Smad7负调控不足是本模型TGF β高表达导致肾小球硬化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射麻口服液中黄岑苷含量,以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试药选取射麻口服液、黄岑苷对照品等,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配置比为47∶53,V/V;色谱柱为Waters Sun Fire C48柱,规格为250 mm×4.6 mm、5μm;流速设置为1.2 ml/min;柱温调节为30℃;设定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设定为10μl。结果 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黄岑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3%(n=5),提示仪器精密度较高;线性关系考察结果显示,黄岑苷进样量范围确保处于0.041 91~0.838 20μg内,其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n=5);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黄岑苷峰面积的RSD为0.58%(n=5),提示供试品溶液于室温下放置时间≤12 h的稳定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黄岑苷含量的RSD为0.84%(n=5),提示方法重复性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2%,RSD为2.18%(n=6);测定样品含量结果显示,批号分别为20190102、20190401及20190301的3批样品中黄岑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