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P73、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通用型两步法检测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73、P53蛋白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平均吸光度(AO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73、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u=2.798、2.913,P<0.01).P7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肿瘤侵袭方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r=0.288、0.327、0.37,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r=0.283、0.29,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73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72,P>0.05).结论 P73、P53可作为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藻酸双酯钠 (PSS)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临床疗效和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确诊的ACI 98例 ,分成 3组 ,分别给予PSS ,胰岛素和三七总皂苷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检测治疗前后病人的血脂、血糖 (Glu)、内皮素(ET 1)、P 选择素 (P sel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变化。结果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 ,96 % ,96 % ,经Ridit分析 ,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治疗后PSS组TG ,TC ,Glu ,ET 1,P selec和PAF值分别为(1.1± 0 .4 )mmol·L- 1,(4.2± 0 .7)mmol·L- 1,(7.2± 2 .3)mmol·L- 1,(33± 4 )ng·L- 1,(2 9± 4 )μg·L- 1和 (6 0± 14 ) μg·L- 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和 0 .0 1) ;PSS组与RI组或三七总皂苷组血糖组间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SS治疗ACI的临床疗效与胰岛素 ,三七总皂苷相似 ,但对血浆生物分子学的改变则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3.
脑桥外脱髓鞘病变(ex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EPM)是一种罕见疾病,我们于2002年3月收治该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three dimensionconformalra diotherapy ,3D C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对病灶区进行精确定位 ,采用多角度的适形野对靶区实施分次、大剂量聚焦照射的先进技术。我科自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共治疗肺癌 6 1例 ,现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经脱落细胞学、细针穿刺或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6 1例 ,其中男性 4 8例 ,女性 13例 ;年龄 4 5~ 77岁 ,中位年龄 6 4岁。按TNM国际分期 (UICC1992 )Ⅰ、Ⅱ期 10例 ,Ⅲ期 4 2例 ,…  相似文献   
25.
尚伟  尤大钰 《上海医学》1994,17(8):438-442
用二甲基亚硝胺和半乳糖胺分别诱导出两种急性肝坏死模型,发现DMN组肝窦内微血栓的出现早于肝细胞坏死,且凝血-纤溶指标明显异常,而Ga1N组肝窦内微血栓在肝细胞坏死后出现,凝血-纤溶指标无明显异常,说明微血栓在这两种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同,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使用抗凝血酶Ⅲ浓缩物后发现DMN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而Ga1N组除微栓减少外,肝坏死依旧,说明抗凝疗法对前者有效,后者则否。  相似文献   
26.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是指阵发性双下肢深部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患者不能保持安静,强迫活动后才能暂时缓解的一种综合征.健康人群患病率为5%~15%,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国外报道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占10%~28%.我们对55例RLS老年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9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1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71(55±3)岁。早期收治的患者外科治疗采用颈部清创、引流,或经颈部纵隔引流;后期收治的患者采用颈、胸部同期清创、引流及术后冲洗。结果行单纯颈部清创、引流及经颈部纵隔引流的7例患者中死亡4例,均死于严重纵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生存患者均为感染尚未侵犯下纵隔和胸腔;行颈、胸部清创、引流和冲洗的4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7例,随访时间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DNM病情凶险,一旦发病迅速进展为脓毒血症,甚至死亡。重视口咽部和颈部感染患者的胸部症状、体征变化,及时行胸部CT检查是尽早诊断DNM的关键。尽早进行颈、胸部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及有效冲洗是治疗DNM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主要包括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特点。结果:11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主要位于小脑蚓部者8例,位于小脑半球者3例。MRI平扫显示肿瘤境界较清楚,可表现为囊性(1例)、囊实性(6例)、实性(4例),瘤周未见明显水肿带;增强扫描囊壁瘤结节和实性瘤体部分明显强化;囊壁光滑、可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9.
儿童交替性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交替性偏瘫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其特点是交替性偏瘫频繁发作,常伴短暂的眼肌麻痹、眼球震颤、不完全瘫痪的肢体有舞蹈徐动动作及植物神经机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容易误诊,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在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32和Cx43的表达,并加用生胃酮干预.结果神经元经无镁液处理1 h后Cx32 mRNA迅速升高,至5 h升高了近10倍;蛋白表达在2 h后开始增多(21.80±1.74),8 h后(47.30±5.75)较对照组(9.30±1.25)增高了5倍.Cx43水平低于Cx32,无镁液作用5 h后mRNA表达显著增多,8 h后蛋白表达始明显增强.生胃酮显著抑制了其表达.结论 Cx32和Cx43在癫癎样放电后表达显著增多,生胃酮能够抑制其表达和神经元放电,提示缝隙连接在癫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