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p53-Bax线粒体凋亡通路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与胆管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PCR检测36例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甲基化诱导静止基因(TMS1/ASC)、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和p14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对p53基因外显子5~8进行DNA测序,分析以上基因的突变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24例(66.7%)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至少有1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p14、DAPK和TMS1/ASC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5%、30.6%和36.1%。5例(13.9%)患者的癌旁组织中存在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其中TMS1/ASC启动子区甲基化3例(8.3%),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2例(5.6%)。DNA测序显示,22例(61.1%)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8存在突变。其中14例(38.9%)p53基因外显子突变伴1个以上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胆管癌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抑癌基因非甲基化及p53突变阴性组(4例)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43%、28%,抑癌基因甲基化及p53突变阳性组(14例)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5%、0%,前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者(X^2=9.060,P=0.03)。结论p53-Bax线粒体凋亡通路中抑癌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是胆管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癌旁组织中TMS1/ASC和DAPK基因甲基化程度虽然较低,但可能对胆管癌有早期诊断意义。p53突变伴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胆管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有关,趋向于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较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2.
免疫是机体的基本防御屏障,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辅助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点认为放疗可直接破坏机体免疫细胞,进而抑制机体免疫的抗肿瘤效果。而近期研究表明,放疗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积极反应,有利于肿瘤杀伤过程中抗原的加工、提呈、识别及肿瘤的最终杀伤。临床方面,放疗联合多种免疫靶向治疗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对乳腺癌放疗对抗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发展及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水通道蛋白4(AQP4)在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3 mg/kg气管内注射诱导AQP4基因敲除(AQP4-/-)小鼠发生肺纤维化,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造模后第3、7、14、28天处死动物,检测肺系数、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和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作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造模第14天,野生型小鼠肺系数增高为野生型对照小鼠的19倍(1269 ± 605与680 ± 082,q=4204,P<005);AQP4-/-小鼠肺系数增高为AQP4-/-对照小鼠的23倍(1405 ± 582与605± 058,q=5172,P<001),但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QP4基因敲除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系数增高无明显影响(P>005)。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随造模时间逐步增加,造模第28天,野生型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为对照的155倍[(085 ± 022)μg/mg与(055 ± 014)μg/mg,q=4313,P<005];AQP4-/-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为对照的14倍[(084 ± 013)μg/mg与(060 ± 014)μg/mg,q=4595,P<005],但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QP4基因敲除对小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加无明显影响(P>005)。造模后,小鼠血清TGF β1、TNF α水平有增加趋势,但这两个指标在野生型和AQP4-/-小鼠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AQP4基因敲除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部炎症和纤维化无明显影响。结论:AQP4基因敲除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4.
张小方  宋俊香  王静 《中成药》2014,(4):838-83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大鼠MsPG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肝素组、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丹高组)、丹参注射液低剂量组(丹低组)。另设空白组。所有大鼠于第14天处死,观察大鼠尿IV-C(IV型胶原)水平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丹高组、肝素组尿IV-C水平高于空白组,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丹高组、肝素组的肾脏病理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结论高剂量丹参注射液对MsPGN大鼠具有降低尿中IV-C水平、抑制GMC(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ECM(系膜基质)积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五子衍宗丸联合西药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五子衍宗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和对照组(枸橼酸氯米芬),各30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4%,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妊娠率。结论:五子衍宗丸具有添精补肾,益气助阳之功,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孕症能改善患者的排卵情况,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1年前因“左上腹不适”在外院住院,B超检查发现上腹部直径5cm大小囊实性肿物。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上腹占位。临床诊断:胃间质瘤,肝硬化。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上腹)增生活跃的间质瘤,结节性肝硬化。今年患者因“发现左上腹包块2月余”住院。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彩超示左上腹多发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肝右叶实性病变。CT检查示左上腹腔多发包块,考虑转移灶;结节性肝硬化。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大体见网膜包裹的肿物46个,椭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最大者11×8×4cm,  相似文献   
77.
口炎涂剂与思密达对化疗后口腔炎护理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比口炎涂剂与思密达对化疗患口腔炎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化疗后口腔炎的最佳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接受化疗后并发口腔炎的264例急性白血病患随机分成2组,A组(128例)局部涂抹思密达,B组(136例)局部涂抹口炎涂剂,观察比较2种药物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在年龄、治疗状态、化疗药物对粘膜的损害作用、白细胞数、溃疡性质及分度上无显差异,可比性好。经Wilcoxon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u=2.163,P<0.05),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口炎涂剂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电子镇痛技术在牙周洁治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电子镇痛技术在临床洁治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08例对普通超声波洁牙感觉酸软或疼痛的病人,运用电子镇痛的方法进行洁治术,判断电子镇痛的止痛效果。结果 电子镇痛仪在洁治术中总有效率为98.2%。结论 电子镇痛技术能有效解除口腔洁治术中的酸软或疼痛。  相似文献   
79.
胃体溃疡时胃酸分泌正常或减少而十二指肠及幽门前溃疡则不同,故应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考虑旨在增强粘膜防御机制的治疗途径。本研究旨在比较胃粘膜保护剂(CBS即德诺)与抗分泌药物治疗胃体溃疡的愈合率。 材料与方法 经内镜确诊的85例胃体良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第一组21例(平均39岁),用传统的抗酸药qid;第二组23例  相似文献   
80.
徐小方  陈奇勋  刘金石 《浙江医学》2017,39(21):1918-1920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IVORLEWIS术侧侧吻合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胸腹腔镜下IVORLEWIS术侧侧吻合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1~82(63.3±10.5)岁。结果20例患者皆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30~270(245.7±30.5)min,术中出血150~300(210.7±20.5)ml。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示切缘皆为阴性,术后病理分期为T1N0M0至T3N1M0。胸部和腹部淋巴结清扫分别为9~17(12.5±2.5)枚和4~10(6.6±2.3)枚。术后进食时间为第6~13(7±1.5)天,术后住院天数为7~20(12±2.3)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术后轻微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1月内愈合。1例发生术后轻微声音嘶哑,随访2月后声音恢复。1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乳糜胸、呼吸衰竭及胃排空障碍等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间2~39(22.7±3.5)个月,20例患者术后长期随访至今均健在。结论胸腹腔镜下IVORLEWIS术侧侧吻合是可行性的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