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急性炎症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讨胆囊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holecystectomy,LC)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613例胆囊急性炎症期患者施行LC,对手术时间、并发症、感染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13例患者中582例完成LC,成功率94.9%。中转开腹的原因:Calot三角解剖关系不清22例、胆总管损伤5例、胆囊动脉出血3例、胆囊肿瘤1例,平均手术时间53min(30~170min),无患者感染。平均住院时间6.2天(4—12天)。结论 确评估手术操作难度,掌握娴熟的LC操作技巧,熟悉解剖位置,对胆囊急性炎症期患者大多可行LC并获得满意疗效。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82.
抑制细胞凋亡以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主动的、信号依赖的细胞自杀死亡。Vogt早在1842年观察到两栖类动物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1972年Kerr以细胞凋亡是一种基本生物现象为题介绍了凋亡在生物学中的广泛意义,并对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与细胞坏死进行了区别、分析。细胞凋亡区别于坏死,在其细胞内容物外逸之前即很快被吞噬细胞吞噬,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健康对照组、SAP模型组、MSC移植组、MSC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组.免疫荧光检测MSC的转化率,生化法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6质量浓度.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率上升,血清淀粉酶含量和白介素IL-6质量浓度下降,增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治疗,MSC细胞量较少时,产生协同作用增强MSC的修复作用,MSC细胞量较大时,产生拮抗作用加重胰腺组织的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对SAP有明显修复损伤的作用,并随MCS细胞量增多,修复作用增强.增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治疗,根据MSC细胞量的不同,产生协同作用增强MSC的修复作用,或者产生拮抗作用加重胰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4.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问世以来,腹腔镜技术以其微创、美容、恢复快等特点而迅速开展起来;尤其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和腹腔镜专业人员的临床技艺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将腹腔镜技术运用于传统的直肠癌外科手术并取得了成功,我院从2006年7月~2007年10月共开展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术式共1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尤其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以及胆总管探查不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是腹腔镜胆道外科手术的讨论热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和市一医院外科共对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及十二指肠镜、胆管一期缝合或“T”形管引流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常可判断有否存在肠梗阻和推测梗阻的部位,但对梗阻原因的判断、治疗方案和手术时机的抉择则可能有一定困难,深受临床医生的关注。为此,我们对近年来国外有关临床成人肠梗阻的诊治现状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GLN)对患者营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EN,n=18)和试验组(GLN,n=18).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疲倦度等指标.结果 GLN在提高术后营养、免疫功能,纠正负氮平衡,改善疲倦度等方面较EN有效,术后第7天GLN组氮平衡、血清蛋白、免疫和疲倦度记分与E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短期应用GLN对蛋白质合成及免疫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临床上对于未能触及肿块的乳管内微小隆起性病变的手术定位一直较为困难。我院近年来使用乳管镜诊断乳管内隆起性病变91例,再用不同方法对病变定位后行病变切除或乳腺小叶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作一回顾分析,并对乳管内微小病变的定位方法和术式选择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9.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疾病,现代无张力修补已经成为疝手术的主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腹膜前修补更具合理性,不适感更轻微.本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施行形状记忆环(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入路治疗腹股沟疝18例,随访1~8个月,无一例复发,未见明显不适反应,效果满意.现初期临床手术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5 ~ 78(中位年龄56)岁.腹股沟直疝2例,斜疝15例,同时存在斜疝和直疝2例,双侧斜疝3例,股疝1例.均为原发疝.本组采用Nyhus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3例,Ⅳ型1例. 1.2 方法 1.2.1材料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改良Kugel补片(图1). 1.2.2 麻醉与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更具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尿管,均沿腹股沟韧带斜切口,长约4~ 6cm.切开和分离疝囊同疝普通手术,在疝囊基底部,也就是内环口上方切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在腹膜前间隙,术者食指进行钝性分离,也可塞入湿纱垫有利于进一步创建间隙.  相似文献   
90.
外科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后患者的5年存活率虽可达20%,但术后肝内再次复发转移并不少见[1]。我院1993年6月至2003年6月间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其中22例(31.0%)肝癌复发,18例再次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