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Hem-o-Lok结扎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Hem-o-Lok结扎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方法及优势.方法用Hem-o-Lok结扎夹对288例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施行LC,均采用三孔法.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264例(92%)用中大号(ML)结扎夹,剑突下切口几乎无痛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7 d(1~3 d).另24例因手术困难改用大号(L)结扎夹,均成功.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使用中大号(ML)Hem-o-Lok结扎夹行LC,可使剑突下切口仅5 mm,使用常规的腹腔镜手术设备即可.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索猪小肠移植模型中的技术改进。方法建立20例猪小肠移植模型,在血管吻合技术、消化道重建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在没有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有90%的动物术后生存时间超过72h,且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我们在血管吻合技术、消化道重建方面的技术改进能有效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可为临床移植或实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3.
对手术治疗的4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对再手术影响最为重要的四项因素为:①血浆白蛋白浓度.②营养支持,③手术时机,①手术方式。本研究对预防ASP再手术有一定作用,为进一步降低ASP再手术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4.
135.
沈伟敏  封光华  贾忠  蔡阳  贺冠海  贾鹏辉 《浙江医学》2006,28(6):496-497,501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胆胰壶腹括约肌功能失调、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胆胰疾病。EST的并发症一般出现在术后24h以内,致死性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和穿孔,本文对这些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评价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多个病灶的转移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对20例病人的42个转移性肝癌灶进行了58次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射频采用单极电极输出,单探头或集束探头(2~4个)组合,每个病灶治疗1~3次.结果治疗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完全坏死30个(71.4%),大部坏死12个(28.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多灶性转移性肝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7.
联合血液滤过和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病情变化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有着密切关系[1],本研究联合腹膜透析和血液滤过治疗早期SA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8.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治疗手段。小肠属于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库,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同时也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因此小肠移植后常因发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小肠移植不但有受者对供者的移植排斥反应,还有供者对宿主的反应。多数移植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反应剧烈,严重妨碍了小肠移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9.
腹腔和消化道出血9例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从1993年5月至1998年3月,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疗法诊治难治性腹腔和消化道出血9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35~71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6例,腹腔出血3例,其中4例伴有休克。6例曾行胃镜、...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评价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转次级淋巴组织趋花因子(secondarylymphoid tissue chemokine,SLC)基因自体肿瘤疫苗对活体胰腺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SLC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I,转染SLC基因。用MTT法评估ASPCI细胞的增生情况,用绒毛膜尿囊膜法评估其在活体和试管中的血管发生,并将转SLC基因的胰腺癌细胞灭活后种植于裸鼠胰腺癌模型观察其肿瘤生长抑制情况,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法测量微血管密度,用CD4、CD8免疫组化染色测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结果 转染SLC基因的ASPCI细胞的生长和管道生成与未转染SLC和生理盐水处理相比被明显抑制,绒毛膜尿囊膜法结果显示转SLC基因组的新血管生成少于未转染SLC组和生理盐水组。转染SLC基因组的肿瘤体积少于未转染SLC组和生理盐水组,转染SLC基因组的微血管密度亦少于未转染组和生理盐水组,而肿瘤内浸润淋巴细胞转SLC基因组显著增多。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转SLC基因自体肿瘤疫苗对治疗胰腺肿瘤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LC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血管发生以及吸引免疫效应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