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乳头溢液在各种乳腺疾病中的发生率约为3%~8%[1]。以往对乳头溢液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我院新引进了德国铂立纤维乳管内视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它无创伤,可以直视溢液乳管的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2006年7月至10月对3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FDS检查,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岁。其中按溢液乳孔数目分为单孔溢液18例,双孔/多孔溢液12例。按乳头溢液颜色分为乳白色溢液3例,无色浆液性溢液8例,黄色浆液性溢液8例,血性溢液11例。本组患者体检均未触及明显乳房肿块。2.仪器:德国POLYDIAGNOSI公司的…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IL-8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体外刺激SGC-7901,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的IL-8分泌情况,用RT-PCR测定IL-8及NF-κB的表达,以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U74006F预处理培养的细胞,再用双氧水刺激SGC-7901,再行测定上述指标.结果:SGC-7901在所用H2O2浓度及U74006F治疗剂量下其生长无明显影响,活性氧能刺激SGC-7901 IL-8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并与H2O2浓度相关,U74006F能有效抑制H2O2对SGC-7901的刺激作用.结论:体外研究表明,胃癌细胞株SGC-7901 IL-8表达受到氧自由基的调控,氧自由基可能通过激活NF-κB而起作用,抗氧化剂U74006F对控制IL-8的表达有一定作用,抗氧化治疗有望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3.
11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趋化因子IL-8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关性,初步研究趋化因子IL-8对局部免疫力的影响及其在胃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针对T3、T4、T8的单克隆抗体,用SABC法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采用测定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的含量,来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及其活性,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IL-8mRNA的表达。结果IL-8的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IL-8的表达与T4/T8的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γ=-0.52,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IL-8的表达增强,并不能特异性趋化T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但与T4/T8相关,表明IL-8可能对局部免疫力有一定抑制作用,控制IL-8的表达,可能对提高局部免疫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ER基因表达及CpG岛甲基化状况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限制性内切酶PCR法分析91例胃癌ER的表达和30例胃癌ER墓因CpG岛甲基化的状况.结果:胃癌ER阳性率为38%(35/91),其中高分化腺癌10%(3/30),分别与低分化腺癌43%(13/30)、未分化腺癌53%(8/15)、粘液癌63%(5/8)及印戒细胞癌75%(6/8)比较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为55%(11/20),未转移组22.5%(9/40),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胃粘膜ER基因CpG岛未甲基化,而胃癌呈高度甲基化40%(12/30)(P<0.05).结论:ER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浸润、转移有关,ER阳性胃癌生物学行为差,ER基因CpG岛甲基化可能是胃癌中ER失表达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腺脓肿的治疗经验,将脓肿加以分型,并就其引流方法与疗效的关系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本院近20年共48例胰腺脓肿病例,根据胰腺脓肿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分成三型,采用剖腹引流、经皮穿刺引流、低位小切口不经腹引流和F管引流四种方法。结果:剖腹引流25例,其中8例需再次手术,3例经三次手术治愈,因大出血、肠痿等并发症死亡4例;经皮穿刺引流8例,4例治愈,4例中转开腹后治愈;经后腰低位小切口不经腹引流10例,均获痊愈。F管引流5例,治愈3例。结论:重症胰腺炎后胰腺脓肿引流方法的选择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脓肿分型与选择合适的引流方法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和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动员组和联合组,每组48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作SAP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在制作SAP大鼠模型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干细胞移植组制作SAP大鼠模型后6h经股静脉注入自体MSC 1.2 ml,干细胞动员组制作SAP大鼠模型前连续3d皮下注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40 μg/kg,联合组则联合应用MSC和G-CSF.各组大鼠再按术后不同时相点分为12、24、48、72 h亚组,每组12只.在术后相应时相点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情况,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血清中TNF-α、IL-6、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LDH、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的指标,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大鼠存活情况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全部存活.模型组大鼠术后48、72 h分别存活11只和8只.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动员组和联合组术后48 h前未见大鼠死亡,术后72 h分别存活11、10和11只,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术后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减轻,联合组损伤减轻最为明显.术后12 ~72 h肾小管上皮细胞Bax蛋白、Bcl-2蛋白、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变化情况:模型组分别为12.80±1.78 ~20.30±2.40、4.34±1.20 ~3.03±1.06、12.65%±2.31% ~35.10%±5.54%;干细胞移植组分别为9.68±2.11~17.01±2.54、5.57±1.35~4.13±1.05、6.20%±1.53% ~ 17.50%±2.80%;干细胞动员组分别为10.05±2.17~16.81±2.55、5.49±1.48~4.19±1.05、6.41%±1.64% ~ 17.14%±2.27%;联合组分别为8.33±2.06~14.03±2.27、6.60±2.11 ~5.63±1.52、5.80%±1.52%~12.30%±2.43%.联合组术后24、72 h Bax蛋白,48、72 h Bc1-2蛋白,24、48、72 h凋亡指数与干细胞移植组和干细胞动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组与干细胞动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术后12 ~72 h炎症因子及肾功能指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降低,以联合组最明显.联合组术后72 hTNF-α含量,48、72 h IL-6含量,48、72 h BUN含量,48、72 h Cr含量,24、48、72 h LDH含量,72 h CRP含量与干细胞移植组和干细胞动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组与于细胞动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MSC移植与动员能有效减轻SPA大鼠的肾损伤,可能与MSC参与组织的病理再生修复、抗炎症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8.
CT引导下Bard穿刺针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起病急、病情重的化脓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2月在CT引导下采用穿刺引流装置经皮穿肝、抽脓、冲洗治疗1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0例,均经CT或B超检查诊断为肝脓肿。男7例,女3例。年龄30~77岁,平均56.5岁。单发脓肿6例,多发脓肿4例。6例为胆源性,3例为肠源性,1例为外伤后继发细菌性肝脓肿。4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反应性胸腔积液,7例术前高热达39℃以上,5例因病情危重出现脓毒血症表现…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构建含HBV(hepatitis B virus)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TRE-2hyg-HBX,从而建立Tet-On表达系统,研究HBX基因与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含MIuI和SalI内切酶位点的X基因序列全长,对pTRE-2hyg载体和X基因的PCR产物进行双酶切(MIuI和SALI内切酶),将两者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提取转化子pTRE-2hyg-HBX,对其进行测序及其RT-PCR功能学检测.结果:已构建的pTRE-2hyg-HBX经测序包含有完整的X基因的片段并能表达.结论:构建成功pTRE-2Ehyg-HBX载体,可用于和pTET质粒共转化细胞系建立可调控的Tet-On表达系统,用于研究X基因与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 chemokine,SLC)在胃癌淋巴结中的表达,以进一步阐明胃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29例胃癌组织淋巴结中SLC 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转移淋巴结中SLC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正常胃黏模组织,但其表达与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不相关。结论:在胃癌转移淋巴结中,SLC的表达明显受抑,后者可能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提高淋巴结中SLC的表达可能成为控制胃癌转移和复发的又一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