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2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2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99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266篇 |
口腔科学 | 183篇 |
临床医学 | 766篇 |
内科学 | 457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134篇 |
特种医学 | 2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83篇 |
外科学 | 745篇 |
综合类 | 2193篇 |
预防医学 | 782篇 |
眼科学 | 75篇 |
药学 | 684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555篇 |
肿瘤学 | 2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219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233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288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320篇 |
2006年 | 360篇 |
2005年 | 357篇 |
2004年 | 364篇 |
2003年 | 321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256篇 |
2000年 | 268篇 |
1999年 | 263篇 |
1998年 | 246篇 |
1997年 | 252篇 |
1996年 | 257篇 |
1995年 | 189篇 |
1994年 | 182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53篇 |
1991年 | 143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135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61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9篇 |
1965年 | 6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北京地区327例化妆品皮肤病临床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2006年北京地区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以2006年1~12月间在北京空军总医院化妆品皮肤病专科门诊就诊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中的7项化妆品皮肤病诊断国家标准(GB 17149.1~17149.7-1997)为诊断标准,用统一的登记表格记录化妆品皮肤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病史资料和化妆品相关内容,并进行斑贴试验,汇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发现化妆品皮肤病患者327例,其中女性322例占98.47%,83.49%为21~40岁的中青年;涉及可疑化妆品14类925种,其中进口产品涉及47个品牌618种产品,占66.81%;国产及合资企业产品涉及43个品牌293种产品,占31.68%;美容院自制产品和"三无"14种,占1.51%;在所监测到的化妆品皮肤病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多,共318例,占97.24%;化妆品痤疮7例,占2.14%;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2例,占0.61%.结论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具有中高等文化程度、21~40岁的中青年女性公司职员,是化妆品皮肤病的高危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对比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及LasI和RhlI突变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皮肤溃疡创面后生物被膜形成的差异,探讨铜绿假单胞菌LasI及Rhll基凶在活体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共60个创面,分成3组,前两组分别接种导人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的野牛型铜绿假单胞菌及LasI和RhlI突变株铜绿假单胞菌,另一组不接种细菌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 7 10 d切取标本,每个标本分成两等份,分别进行细菌学检测和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二组上皮化及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 除了第7天外,在第1、3、10天感染了野牛型铜绿假单胞菌创而组织内细菌数多于LasI及RhlI缺陷组的细菌数.空白对照组细菌数则更少,且野生组上皮化较慢,生物被膜较厚.结论 活体内LasI及RhlI基因缺损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组织感染能力均低于野生株.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内局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BMP2的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的动态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共35只,雌雄各半,质量2.6~3.2 kg,平均2.9 kg.完全随机的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模型组20只.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基强的松龙的方法诱导制成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HE染色确定模型的成功建立,提取兔股骨头内总RNA及总蛋白进行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研究不同时段坏死股骨头内PPARγ及BMP2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 造模后2、4、8周时,模型组动物股骨头内PPARγ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较对照组上调,其中PPARγ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正常组的1.2583、1.4329、2.0135倍,且随时间的推移PPARγ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呈进行性上调趋势.模型组动物股骨头内BMP2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较对照组下降,其中BMP2 mRNA的表达量在造模后2、4、8周分别为正常组的0.3264、0.1317、0.1253倍.BMP2蛋白合成量与病程的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股骨头内PPARγ过度表达,而BMP2的表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4.
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制作静脉回流受阻骨坏死动物模型,探讨Legg-Perthes病发病机理。方法 幼犬20只,应用医用TH胶股颈内注射法制作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于注药后4周、8周、12周分别行X线及CT检查,并分批处死动物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注药后其影像学改变最早发生于术后8-12周,在早期即可出现类似Legg-Perthes病的表现。组织学改变表现为骨小梁变稀疏,骨细胞脂肪变性,骺板变薄,骺板内软骨细胞排列不规则。结论 应用医用TH胶股骨颈内注射法制作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探讨静脉回流受阻因素在Legg-Perthes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5.
聚磷酸钙纤维和左旋聚乳酸软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软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初步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软骨。方法制备三维多孔软骨支架材料CPP/PLLA,体外诱导兔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将诱导细胞与软骨支架材料CPP/PLLA复合,体外培养构建人工关节软骨,1周后终止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的微观结构;同时将构建人工软骨移植于兔大腿皮下,3周后处死动物,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该复合材料CPP/PLLA为高孔隙率的网状、连通、微孔结构,微孔分布均匀,孔径大小为300~400Ⅳn之间;兔MSCs经体外软骨表型定向诱导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诱导后的MSCs可在支架材料内良好贴附生长,细胞被分泌的胶原基质包裹;从体内获取的培养物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生成,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结论经软骨起源诱导后的MSCs与CPP/PLLA复合培养可以构建自体软骨移植的替代物,为应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和功能重建提供一种新材料,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总结改良Norwood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4年7月和2005年3月分别为1例7月龄单心室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女婴,采用主肺动脉和主动脉弓下缘直接吻合、主动脉肺动脉人工血管分流完成改良Norwood手术;1例出生13 d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新生儿,采用主肺动脉和主动脉弓下缘直接吻合、右心室肺动脉人工血管分流完成改良Norwood手术。结果例1术后平稳,动脉压为85~100/25~40mmHg(1 mm Hg=0.133kPa),动脉血氧饱和度为0.75~0.85,术后第3d撤离辅助呼吸,第11 d出院。例2术后平稳,动脉压为65~80/40~6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为0.67~0.89,术后第12 d撤离辅助呼吸,第28 d出院。结论改良Norwood手术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值得在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及方法 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 ,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的研究。结果 脱位组股骨头均塌陷 ,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 ,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脱位组的骨小梁体积及软骨下骨厚度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脱位组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未脱位组低 ,未脱位组在三组中最高。脱位组的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结论 股骨头脱位可致股骨头坏死塌陷 ,股骨头塌陷与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厚度有关 ,后两者间亦存在相关关系。囊腔硬化带形成是种代偿反应 ,但可产生应力遮挡 ,不利于囊腔的闭合。此模型 ,可用于研究移植等对股骨头坏死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8.
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设计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设计制作静脉回受阻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观察评价。方法:选择健康杂种幼犬20只,雌雄不拘。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一侧髋用来实验,一侧髋作为对照,应用套针经皮大于转子下方穿入股骨颈中央达股骨头颈部骺板远侧,注入1ml医用TH胶,于实验不同时期行骨骺后内压、X线、CT检查,组织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制作了影像及组织病理变化类似于人类Legg-Perthes病的动物模型。结论:此模型设计合理,制作方法简单,重复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Botox A) injection on hypertrophic scar in rabbit ear model. Methods The hypertrophic sc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16 Japanese rabbits' ears. These woun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s group T(treated with Botox A, n =48) and group S (not treated, n = 48). The wounds healing times and scar hypertrophy were observed with 8 specimen of normal skin at the rabbit ears as sham group B. HE stai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hypertrophic index(HI).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and Ⅲ was tested by western-blot. The cell cycle of fibroblasts was studi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T than in group S(P < 0.01).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and Ⅲ, as well as the ratio of Ⅰ to Ⅲ, was markedly stronger in group S than in group T(P < 0.01). Compared with group T, more fibroblasts were in G2-M in gToup S and fewer in G0-G1 (P <0.05). Conclusions Local injection of Botox A can inhibite 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the activity of fibroblasts in rabbit ear model. It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and Ⅲ in hypertrophic scar, as well as the ratio of collagen Ⅰ to Ⅲ. It serves as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with Botox A. 相似文献
150.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及脊柱等部位的慢性关节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阐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2015年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大陆地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13%。目前临床上针对骨性关节炎有保守及手术等疗法,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保守治疗也可行单髁置换、胫骨高位截骨及双间室置换等手术疗法,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远期效果并非一劳永逸。而现有的保守疗法远期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更为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及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有效修复骨性关节炎所致的软骨病损;可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延缓骨关节炎所致的软骨组织破坏;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在骨性关节炎早期促进成骨及解除矿化障碍,阻止软骨下骨的进一步病变;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破骨作用,达到保护软骨下骨的目的;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所致的滑膜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炎所致疼痛等症状。总之,淫羊藿苷可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尤以早期为著。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组织细胞及动物实验,为明确淫羊藿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需更多的临床型研究予以证实,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