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460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5篇
  4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目的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脑脊液间接胆红素(CSF-IBIL)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试验组36例胆红素脑病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检测CSF-IBIL与血清γ-GT的水平,并与对照组44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相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CSF-IBIL与血清γ-G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14,P<0.01)。结论联合检测CSF-IBIL与血清γ-GT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比较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胸部影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表现、肺水肿样表现以及肺间质纤维化表现等。胸部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常不吻合。结论 肺部影像可以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着症的特点,也是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3.
危重症患儿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检测在诊断小儿危重症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危重患儿的血清PCT和D—D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和WBC计数作比较。结果与无临床感染指征组相比,有临床感染指征组患儿中PCT阳性率和D—D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CRP和WBC计数在二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PCT和D—D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棚关。结论PCT与DD均可作为早期识别危重症患儿感染性疾病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DD水平检测对早期诊断危重患儿感染时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与广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临床早期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小儿危重症感染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方法:88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α-2b干扰素5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丙型肝炎患者同时加服利巴韦林300~40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300mg/次,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观察4周。同时观察地榆升白片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4.8%(16/46),对照组为88.1%(37/4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轻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为30.4%(14/46),对照组为47.8%(22/4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需要干扰素减量的中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为4.3%(2/46),对照组为21.4%(9/4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需要停止干扰素治疗的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4.2%(6/4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预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所致骨髓抑制,效果显著,且价廉、方便,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体外分析黏附分子αvβ3和αvβ5及其配体Del-1、L1在肿瘤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比较正常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癌的血管内皮细胞T3A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αvβ3和αvβ5的表达以及缺氧对其表达的调控.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6种肿瘤细胞Del-1和L1的表达及缺氧对其表达的调控.使用连续光谱荧光测定仪定量肿瘤细胞在LSEC和T3A上的黏附,并分析抗不同黏附分子的抗体和siRNA对肿瘤细胞一内皮细胞黏附的阻断作用.结果 T3A细胞αvβ3和αvβ5的基础表达高于LSEC,而ICAM-1的基础表达低于LSEC.缺氧上调两种内皮细胞αvβ3和αvβ5的表达,而ICAM-1表达仅在LSEC中升高.在不同肿瘤细胞中,Del-1和L1的基础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缺氧条件下受到明显不同的调节.Del-1和L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在T3A细胞的黏附明显高于LSEC,并且在缺氧条件下黏附明显增加,这种黏附可以被抗αvβ3、αvβ5的抗体或沉默β3和β5的小干扰RNA(siRNA)阻断.结论 细胞黏附分子αvβ3、αvβ5及其配体在肿瘤细胞-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肾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过程比较复杂的疾病之一。原因繁多,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点。常见有因泌尿系发生感染,应排出体外的尿液中的一些钙、磷、镁、氨等矿物质被损害的肾组织沉着变成晶体物而发生;因饮食习惯不恰当而引起的缺维生素A、维生素C等,损害桨膜的完整性,体内的一些钙、磷、镁、氨等矿物质被损害的肾组织吸收变成晶体物而发生;因人体中不断增加黑胆汁的原因在泌尿路增多了沉积物,也是引起肾结石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探讨哈萨克族民间动物药物用法、功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45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平均为44.41%,主要原因依次为相对头盆不称(枕横位、枕后位)(11.28%),臀位(8.62%),羊水过少(9.95%),胎儿窘迫(7.52%),脐带绕颈(7.07%),前置胎盘(0.66%),过期妊娠(4.64%),高龄初产(2.65%),骨盆狭窄(7.96%),瘢痕子宫(9.95%),妊高征(3.98%),巨大儿(4.64%),双胎(1.99%),社会因素(19.03%)。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9.
痤疮乳剂为我院皮肤科试验用药,功能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主治肺胃湿热,外感毒邪所致粉刺、酒糟鼻、毛囊炎等,临床使用多年,具有较好的疗效。该药处方组成如下:生大黄10 g,白花蛇舌草30 g,大青叶10 g,茵陈20 g,苍术10 g,丹参30 g,生地榆20 g,生甘草10 g,冰片5 g。方中君药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guticum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  相似文献   
90.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疗效较好的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这些耐药机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高度耐药。针对这些耐药机制,开发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