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460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7篇
  4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基于“互联网+”的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与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基于“互联网+”的AR/MR技术的骨科教学培训实施时间(2019年3月)为界限,将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入组的30名骨科住院医师纳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培训方法;将实施后(2019年4月—2020年5月)入组的32名住院医师纳为观察组,采用新型培训方法。分别统计2组培训结束时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改善情况,记录带教老师对本次培训的自我评价;比较2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  结果  2组培训前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时,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改善率[(26.74±5.12)%]和操作成绩改善率[(16.59±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8.89±4.06)%和(7.05±1.02)%,均P < 0.05];AR/MR技术带教模式下带教老师的统筹安排及管理能力、多媒体教材应用能力及教学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骨科带教模式(P < 0.05);培训结束时,观察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AR/MR技术应用于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高骨科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能力,改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和考核成绩,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2月,采用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纵行瓦合修复12例(12指)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男8例,女4例;年龄28~55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皮带轮绞伤4例,挤压伤2例,机器碾挫伤6例。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2例。创面范围7.0 cm×5.5 cm~7.5 cm×6.0 cm,合并不同程度肌腱、骨外露及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4 h,平均2.5 h。皮瓣切取范围为7.5 cm×6.0 cm~8.0 cm×6.5 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正常、无色素沉着,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2 mm,平均9 mm。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1.7%。供区足部感觉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3.
假性延髓麻痹(PBA)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或核上性延髓麻痹,是由双侧皮质延髓束病损造成[1]。临床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构音困难或不能,同时可伴有病理性脑干反射及情感障碍等症状[2]。其中,吞咽障碍危险性最大[3],可使患者摄食困难,影响营养摄取导致营养不良,同时极易发生误吸而造成肺部感染,严重者引发窒息危及生命[4-5]。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为成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例成年DDH患者(29髋),利用3D打印机制作全股骨模型,在同一模型中分别置入矩形柄和锥形柄髓腔锉,进行CT检查,比较两种形状股骨柄在股骨髓腔中4个位置处的匹配度。结果按照髓腔开口指数(CFI)分型,香槟型8髋,正常型11髋,烟囱型10髋。通过匹配度比较,香槟型更适合锥形柄(P<0.01),正常型在两种柄的匹配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烟囱型与矩形柄更匹配(P<0.01)。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1∶1还原DDH患者股骨近端形态,对同一模型上模拟安装两种形状的股骨柄进行匹配度的比较,可以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感冒又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鼻腔、咽喉急性炎症所致。广义来说,感冒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而是多种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咽结膜热、扁桃体炎等。狭义上称为普通感冒,是最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病率较高,全年皆可发病,冬、春两季较多。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在临床治疗中均采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6.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重要的病原之一。近年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明显增多,治疗难度明显加大。目前RMPP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病情无好转者。RMPP患儿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痉挛性咳嗽。肺部影像学表现为肺不张、大片实变甚至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部分患儿病程>4周,可能继发支气管哮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甚至肺纤维化等。RMPP也可累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骨关节肌肉和皮肤。现着重对RMPP的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7.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定义认为任何需氧支持[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0.21]超过28d的新生儿可诊断为该病。BPD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肺发育受阻的一种慢性肺疾患,是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生存率的提高,BPD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新生儿学科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68.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程序,将提高行政总值班执行力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即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总结阶段。通过循环不断发现新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行政总值班的服务能力和处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肖鹏  姚立群  官永庆 《安徽医药》2019,23(1):118-121
目的 探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病人氧合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潮气量VT=10 mL/kg,呼气末正压PEEP=0)或保护性肺通气组(VT=6 mL/kg,PEEP=5 cmH2O,每30分予手法肺复张1次)。记录术中主要的通气参数,并间隔1 h行动脉血气分析。分别采集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前、术后6 h和术后24 h采集病人外周血,检测血浆中的IL-6、TNF-α、IL-8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常规通气组相比,保护性肺通气组动脉血CO2水平明显升高[(34±5.6) mmHg 比(39±5.4) mmHg,P<0.001],但动脉血氧分压和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24.6) mmHg比(185±31.5) mmHg,P=0.34;(25±3.2) cmH2O比(23±4.5) cmH2O,P=0.052]。手术后血浆中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通气组相比,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并不能减轻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病人的全身炎性反应或者改善病人的氧合功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但与术式或体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为今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疫情直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2006—2013年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疫情状况。结果 2006年1月—2013年12月底,阿勒泰地区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患者90例;按现住址随访管理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共计109例,其中感染者(HIV)81例,患者(AIDS)28例;死亡14例;男性75例,占68.8%,女性34例,占31.2%;以20-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9.9%;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4.2%,其次为静脉吸毒、占17.4%,不详占11.9%,其他占6.4%。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疫情呈现低流行,但近年来疫情发展迅速,应加大监测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疫情的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