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五苓散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五苓散提取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实验治疗效果及其对大鼠尿量和血清Na+ 、K+ 、Cl-浓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改进G 2K1C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组 ,模型组 ,五苓散高剂量组 (80 g/kg) ,五苓散中剂量组 (40g/kg) ,五苓散低剂量组 (2 0 g/kg) ,氢氯噻嗪组 (2 5mg/kg)。灌胃给药期间测量大鼠尿量 ,给药 30d后测定大鼠尾动脉压 ,并取血测定血清Na+ 、K+ 、Cl-浓度。结果 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P <0 .0 5或P <0 .0 1) ,但仍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而与氢氯噻嗪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对大鼠有显著利尿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但作用较氢氯噻嗪缓和 (P <0 .0 5或P <0 .0 1)。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和氢氯噻嗪组对Na+ 、Cl-浓度均无影响 (P >0 .0 5 ) ,氢氯噻嗪组大鼠血K+ 浓度降低 ,与假手术组及高、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五苓散提取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利尿、降压作用 ,且不造成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42.
由于传统医药对人类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已日益受到全世界各界人士的重视。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亦已将传统医药列入议事日程。199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在马尼拉专门召开了一个专家工作组会议,制订了一个文件,题为《评价草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指南》,旨在加强对草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以便促进草药的合理使用。现本杂志征得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办事处有关部门的同意,将该文件翻译成汉语,刊登在本杂志上,以供中医药工作者参考。本文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办事处1993年3月RS/92/GE/15(PHL)号报告文稿翻译的,以后有修改时再作补充说明。译稿中如有与原文不尽相符之处,概由本编辑部负责。  相似文献   
43.
药物的吸收和排除吸收和排除是决定体内全部药量的两个运动。下面描述的动力学模式是经常用来估计血管内或血管外给药以及估价药物由代谢降解或肾排泄的情况。同时也注意到对尿排药数据进行分析的可能性。静脉给药(单剂量) 单室开放模式(一圾速度过程):这种情况下,“人体”被看作单一的均匀小室,由静脉给药(剂量为D)后在体积V内,瞬间即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冰片酯的合成工艺。【方法】 采用FT-IR、13CNMR、 1HNMR证实冰片酯的结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投料比、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合成工艺的影响。【结果】 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冰片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冰片与酸投料比为1∶1.2,反应温度为110 ℃,反应时间为6 h。【结论】 该工艺对于更多冰片酯类衍生物的开发,扩大冰片的应用范围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咪达唑仑及其代谢物1’-羟基咪达唑仑的血药浓度,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按1 kg体质量给予大鼠20 mg.kg-1咪达唑仑的剂量灌胃给药,LC-MS/MS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lltima C18(150 mm×2.1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5%(体积分数)甲酸(体积比85∶15),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40℃;质谱条件:采用正离子模式,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配对离子方式进行定量。采用PKSolution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咪达唑仑及其代谢物1’-羟基咪达唑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 000ng.mL-1和1~100 ng.mL-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5、0.25 ng.mL-1,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基质效应都满足要求。咪达唑仑、1’-羟基咪达唑仑的t1/2分别为(0.748±0.05)h、(1.65±0.33)h;AUC分别为(1 038.3±413.2)ng.mL-1.h、(169.5±38.6)ng.mL-1.h。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咪达唑仑及其代谢物1’-羟基咪达唑仑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冰片酯的合成工艺。【方法】采用FT-IR、13CNMR、1HNMR证实冰片酯的结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投料比、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合成工艺的影响。【结果】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冰片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冰片与酸投料比为1∶1.2,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6 h。【结论】该工艺对于更多冰片酯类衍生物的开发,扩大冰片的应用范围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测定3,4-二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的溶解度和油水分布系数(P),为体内吸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3,4-二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的浓度,以饱和法测定3,4-二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的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3,4-二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的油水分布数。结果 3,4-二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在甲醇、乙酸乙酯、丙酮中的溶解度分别为4.22 mg/mL、4.73 rg/mL、4.39 mg/mL,油水分布系数为136.82。结论 3,4-二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为亲脂性化合物,该实验结果可为3,4-二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天然冰片小鼠急性毒性的时间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口服天然冰片后急性毒性的昼夜差异。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白昼组和黑夜组,每组60只,分别于不同时间给予不同剂量的天然冰片,观察死亡情况,计算LD50值。结果 白昼组的LD50为2 425.9 mg/kg,95%可信区间为1939.5~2 940.6 mg/kg;黑夜组的LD50为2 307.3 mg/kg,95%可信区间为1 555.6~2 948.2 mg/kg,白昼组LD50大于黑夜组。结论 天然冰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存在昼夜差异,明期(小鼠休息期)毒性小于暗期(小鼠活动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异钩藤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时钟基因(Bmal1、Clock)昼夜节律表达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AngⅡ诱导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建立节律变化模型。实验分AngⅡ诱导组、异钩藤碱组、正常对照组。AngⅡ诱导组以终浓度为100 nmol·L-1的AngⅡ诱导24 h,异钩藤碱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nmol·L-1的AngⅡ和12 mg·L-1异钩藤碱处理24 h。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VSMC中Bmal1、Clock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节律参数的差异。结果 异钩藤碱通过调节AngⅡ诱导的A7r5细胞中的Baml1、Clock基因表达,改变其中值、振幅及峰相位,使A7r5昼夜节律发生改变。结论 异钩藤碱对A7r5细胞中Baml1、Clock基因的昼夜节律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建立桂附地黄丸中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和没食子酸含量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Phenmenex Synergri Fusion RP 80A色谱柱(250 nm × 4.6 nm,4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34 nm和274 nm,柱温为30 ℃。结果 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和没食子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3408 ~ 48.0672 μg·mL-1(r=0.9999),4.8256~43.4303 μg·mL-1(r=0.9996),10.8134~97.3206 μg·mL-1(r=0.9999),4.1240~37.116 μg·m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马钱苷100.7 %,RSD=0.85 %(n=6);芍药苷101.1 %,RSD=1.98 %(n=6);丹皮酚98.9 %,RSD=0.55 %(n=6);没食子酸99.8 %,RSD=1.25 %(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