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6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670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CD44在胃癌患者组织及其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常规培养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CD4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体外划痕实验检测不同CD44表达水平的胃癌细胞系的迁移能力。结果 6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阳性表达率为81.6%(49/60),与癌旁组织26.7%(1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5,P0.05),且CD44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荧光免疫染色结果表明,CD44蛋白在BGC-823细胞中的荧光强度高于SGC-7901细胞;体外划痕实验结果证实,CD44表达水平较高的BGC-823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SGC-7901细胞。结论 CD44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胃癌迁移能力判断及临床预后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报道1例心肌损伤标志物大幅升高但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均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案例。方法在3种检测平台上测定患者血液标本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以排除系统间差异和检测错误;排除溶血、纤维蛋白原、异嗜性抗体等干扰物的存在;密切结合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冠脉造影等辅助检查手段寻找心肌损伤标志物大幅升高的原因。结果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结果该患者最终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三支病变。结论该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且心电图、超声心动表现与大面积心肌损伤不符,这主要是因为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冠脉血栓发生了自溶所致。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可溶性载体2家族成员9基因(SLC2A9)rs938557 C/T多态性的差异及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汉族、维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尿酸正常者共3 6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1 278例,维族2 366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i MLDR)检测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UA、TC、HLD-C和LDL-C均高于维族(P均0.05),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TG均低于维族(P均0.05)。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60.8%、CT=34.5%、TT=4.7%,汉族分别为CC=45.7%、CT=41.9%、TT=12.4%,维、汉族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37,P=0.000);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8%和22%,汉族分别为66.6%和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6,P=0.000)。汉族人群TT基因型频率(12.4%)及T等位基因频率(33.4%)均高于维族(4.7%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分组,各生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汉族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除基因与BMI、性别、血压的交互作用后,未发现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P0.05)。结论 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但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宁夏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A5基因(Apo A5)-1131T>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发病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检测130例CHD患者和118例健康人群的Apo A5-1131T>C的多态性基因型(TT、TC、CC)和等位基因(T、C)的分布,初步得出宁夏汉族人群Apo A5-1 131 T>C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甘油三酯与血糖比较,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3种基因型频率(TT、TC、CC)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C纯合子可能是引起血脂升高的主要因素。结论 Apo A5-1131T>C(SNP3)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自动审核程序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AUTO·10A文件的流程框架,综合运用医嘱溯源性校验、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线性范围、不准确度、检验结果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患者结果的回顾性校验,制定嵌入LIS的自动审核规则和审核程序。结果免疫学检验定性项目设4项规则,平均通过率85%;定量项目设9类规则,平均通过率80%。运用智能审核可有效拦截违反规则的检验报告,节省人力资源和缩短报告时间。结论基于LIS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自动审核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人为差错或经验不足而误发报告,是LIS在医学检验的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对安全输血的重要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型检测仪对72 013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的样本采用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确定,应用谱细胞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39例,MNS血型系统的检出比例(25.64%)最高,其次分别为Rh血型系统(15.38%)、Lewis血型系统(7.69%)和P血型系统(5.13%)。Ig M抗体主要分布于MNS、Lewis和P血型系统,共检出17例(43.59%);Ig G抗体主要分布于Rh和MNS血型系统,共检出5例(12.8%)。结论为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缩短临床抢救时间,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很重要。  相似文献   
37.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用Ficoll试剂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食管癌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调节性B细胞(包括B10、Br3及Breg)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CD5+CD19+细胞、B10细胞和Breg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20±0.35)%、(2.52±0.37)%和(8.39±0.92)%,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77±0.25)%、(1.57±0.28)%和(2.9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r3细胞(6.07±0.46)%与健康人对照组(5.93±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食管癌患者B10、Br3细胞术后1 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7 d与术前比较,CD5+CD19+细胞、B10和Breg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1 d与术后7 d比较,仅CD5+CD19+、B10、Br3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呈现动态变化,可用于手术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收集CKD1期至CKD5期的非透析患者100例,健康人对照组60例,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FGF-23的水平,分析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Klotho、体重、血红蛋白(Hb)、钙(Ca)、肾小球滤过率(e GFR)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7、-0.211、-0.563、-0.270、-0.680,P均0.05),与肌酐(Cr)、磷(P)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2、0.659,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Klotho、Cr、P是影响血清FGF-23水平的独立因素(标准化β值分别为-0.146、0.259、0.098,P均0.01)。结论 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随肾功能恶化而升高,可能成为CKD患者病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2013年杭州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方法收集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并鉴定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类志贺邻单胞菌8类细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札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和星状病毒,多重PCR分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结果 532份标本共检出腹泻病原285株,总检出率为53.6%,包括细菌158株(占55.4%),病毒127株(占44.6%)。158株细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8株(占55.7%),副溶血弧菌31株(占19.6%),气单胞菌17株(占10.8%)。127株病毒中诺如病毒72株(占56.7%),轮状病毒42株(占33.1%),札如病毒10株(占7.9%),星状病毒3株(占2.4%),未检出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中Ⅰ型和Ⅱ型分别占9.7%(7/72)和90.3%(65/72)。结论杭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应主动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微小RNA结合位点基因的5个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健康对照各400例。用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分析5个多态性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5个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P均0.05),而在绝经前的女性中,rs11097457 TC/CC(OR调整后=0.63,95%CI:0.41~0.98)、rs1434536 TC(OR调整后=0.61,95%CI:0.39~0.96)及TC/TT(OR调整后=0.64,95%CI:0.42~0.98)、rs1970801 GT(OR调整后=0.62,95%CI:0.39~0.98)及GT/TT(OR调整后=0.62,95%CI:0.40~0.95)基因型与乳腺癌的低风险相关。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rs11097457、rs1434536、rs1970801与绝经前女性的乳腺癌的低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