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及123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平均(35.71±19.49)h的血浆BN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第2日清晨血浆CRP水平。测定以63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ACS组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001)。CRP水平ACS组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01)。ACS组血浆BNP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41813,P<0.0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对冠状动脉灌注、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性临床研究。连续性入选99例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与对照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维拉帕米组在靶血管内注入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在靶血管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和冠状动脉内注药后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的差别。冠状动脉灌注以心外膜TIMI血流(TFG)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来评价。心肌灌注以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心肌灌注显影(MBG)来评价。并比较两组在PCI术后1周心脏彩色超声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上的差别。结果最终91例患者有完整资料,其中维拉帕米组47例,对照组44例,两组临床基本特征和造影特征相仿。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支架释放后即刻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后,维拉帕米组的CTFC、TFG、MBG、TMP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CTFC:27.1±14.2比39.0±23.8,P=0.011;TFG≥2级:100%比90.9%,P=0.035;MBG≥2级:91.5%%比75.5%,P=0.034;TMPG≥2级:89.4%比72.7%,P=0.042。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PCI术后1周时左室射血分数(63.4%±8.2%比63.5%±10.3%,P=0.578)、院内MACE发生率(4.3%比9.1%,P=0.613)和3个月MACE发生率(23.9%比22.7%,P=0.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急诊行PCI治疗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可显著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但未观察到其对急诊PCI术后心室重构和短期临床预后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55例CO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55例患者均使用泼尼松治疗,随访发现30例患者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完全吸收;5例患者症状消失,肺部阴影部分吸收;4例患者复发;2例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差,死于呼吸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综合护理措施后恐惧、焦虑感消除,且随访过程中未出现糖皮质激素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COP的诊断需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征,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做好患者检查与用药前后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4.
目的:了解不同荆量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与8种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统计2002~2009年0.3g,0.4g、0.5g3种剂量左氧氟沙星、总左氧氟沙星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用药频度与8种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种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17.3%-35.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5.4%~95.6%和81.1%~92.6%。左氧氟沙星(0.5g)的用药频度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负相关(r=-0.9974,P〈0.01;r=-1.0000,P〈0.01);左氧氟沙星(0.3g)、总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用药频度与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呈负相关(r=-0.8678,P〈0.05;r=-0.8465,P〈0.05;r=-0.7857,P〈0.05);左氧氟沙星(0.3g)和总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7256,P〈0.05,r=0.8214,P〈0.05)。结论: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总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抗菌药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率存在相关性,临床应注意合理使用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25.
我院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玮  徐萍  黄庆华 《天津药学》2011,23(4):27-29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汇总2007—2009年上报的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及引发的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不良反应,50岁以上患者占52.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0.7%;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最多,占90.3%,最多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5.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抗感染药物及静脉给药途径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老年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3例伴有中度疼痛的癌症晚期患者,年龄大于65岁且伴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入组前使用过解热镇痛药、曲马多、弱阿片类、强痛定等中度镇痛药物,且疼痛不能缓解者.使用西安杨森生产的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从2.5 mg开始,连续使用两周,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能有效缓解癌病,不良反应轻,改善和提高伴有中度疼痛的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老年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帖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浆、血清中三种microRNA(miRNA)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浆、血清中miRNA表达水平之间关系以及血浆中miRNA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收集符合入选条件的31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浆、血清,提取其中miRNA,通过定量PCR,检测其中miR-31、miR-155及miR-200c表达水平。  结果  三种miRNA在血清、血浆中表达水平基本相同;乳腺癌患者血浆中的miR-155较非乳腺癌表达上调,miR-200c表达下调;两组间miR-3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155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ER、PR表达状态有关;miR-200c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ER表达状态有关,与PR的表达状态无关;miR-3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ER、PR表达状态无关。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浆中三种miRNA的表达水平相同;血浆中三种miRNA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因此血浆中miRNA有望成为乳腺癌新一代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8.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体外成骨细胞直接、短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RHGH)加入大鼠成骨细胞培养体系,观察不同作用时间点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RHGH对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影响,它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且可促使细胞周期中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增加,其作用强度随浓度增加有增强趋势。结论:RHGH对成骨细胞的合成代谢有直接影响,对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远强于雌激素。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评估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1例病人患病的下肢采用2D-CDFI超声检测与临床最后诊断结果对照。结果:与临床最后诊断基本相符,结论:2D-CDFI诊断下肢动脉病变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30.
橘皮竹茹汤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橘皮、竹茹、人参、生姜、大枣、甘草6味药组成,临床用于治疗哕逆,现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整理有关橘皮竹茹汤的古代医籍,系统考证其处方源流、主治病证、组方原理、药物组成、用药剂量、制法、煎服法等信息。发现橘皮竹茹汤后世流传版本众多,其同名异方、异名同方之间存在病机、组成与剂量上的混杂,经对比分析后得到最接近《金匮要略》原方的病机为“胃虚气逆,寒热不著”,并按照度量衡考证《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中除大枣外橘皮、竹茹、生姜、甘草、人参剂量比例近似为6∶2∶8∶5∶1,而后世用于治疗“胃热呃逆”且橘皮竹茹比例近似1∶1的橘皮竹茹汤是源于《严氏济生方》等古籍中原方的同名异方,且考证发现该类同名异方还增加了如赤茯苓、枇杷叶、麦门冬等寒凉药物,故现代所使用的的橘皮竹茹汤多是加减后的处方,并非《金匮要略》中橘皮竹茹汤的原貌。通过对橘皮竹茹汤古籍文献的挖掘梳理,归纳其历史沿革和处方衍变,确定其关键信息,以期为橘皮竹茹汤临床合理加减运用及后续深入探究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