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534篇
内科学   26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786篇
预防医学   409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365篇
  2篇
中国医学   303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6篇
  196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合并骨髓纤维化的治疗难度较大且报道较少,我们收治1例CML慢性期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经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男,39岁。因乏力腹胀1年,加重2个月,于2005-02-20入院。患者于200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全身亚低温不同起始时间对急性脑梗死近期与远期预后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最佳时间窗。方法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7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12 h 时(A1)22例及12~24 h(A2)32例;对照组6~12 h (B1)30例及12~24 h(B2)33例。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脑保护及对症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身亚低温治疗,配合冬眠合剂。使肛温控制在33~35℃。降温持续时间5~7 d 。评定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1、3、6个月各时间点 NIHSS 评分、MRS 评分。并记录死亡、再发脑梗死等终点事件。结果①起始时间6~12 h与12~24 h 亚低温治疗组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各自对照组。②6~12 h 亚低温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12~24 h亚低温组。③肺部感染是亚低温治疗较常见并发症,但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脑心综合征的并发症。结论24 h 内长程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且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重症外科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42例,依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1例)和死亡组(11例)。收集两组患者早期复苏阶段不同时间点的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计算组间差异,探讨乳酸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描绘各乳酸指标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获得与预后相关性最好的乳酸指标。结果复苏开始以后0,6,12 h的乳酸值以及6,12 h乳酸清除率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的乳酸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用于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相比较其他时间点的乳酸指标,复苏12 h后的乳酸值与预后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幼年皮肌炎的发病原因、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35例幼年皮肌炎的临床特点、病理、实验室检查、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幼年皮肌炎合并肿瘤及引起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少见.治疗首选激素,疗效明显.对于病情控制不理想或泼尼松减量困难的病例,可加用免疫抑制剂.4例重者加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等.35例患儿中25例痊愈,10例有效,后者经维持治疗,最终停药.一般用药时间为2~3年或更长.8例患儿在停药后1~4年病情反复,再给予治疗,仍有效.本组患儿酶学指标在治疗3~5周后降低或正常,肌力在1~6个月(平均2.6个月)恢复,肌力恢复从4~5级需1.5~3个月,从3~5级需6~12个月.结论 幼年皮肌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测定男性与女性患者七氟烷吸入诱导下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浓度(MAC-EI50)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方法择期全麻患者,男性组(M组)31例,女性组(F组)35例,呼吸回路进行七氟烷预充后行肺活量法面罩吸入,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进行序贯法吸入,首例患者设定浓度为4%,待气体浓度吸入(Fi)与呼出(Ft)均接近或达到设定的目标浓度(Fi/Ft=1)时,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5mg/kg,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采用插管反应作为判断指标,出现7个交叉点(有效浓度-无效浓度)达到试验终点。结果 M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3.021(1.8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208,3.520)。F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2.744(1.6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358,3.093)。两组间进行u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也是影响气管插管时气体麻醉的MAC值的一个因素,男性的MAC-EI50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郴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2012-2016年郴州市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2-2016年郴州市共报告居民死亡103 533例,年均粗死亡率为444.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390.51,P<0.01);粗死亡率最高的是苏仙区,最低的是桂东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67.47,P<0.01);城市与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死因疾病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死亡疾病中主要为慢性病,其合计死亡率为388.98/10万,占全部死亡疾病的87.56%。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郴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影响郴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观察止咳平喘十二味合剂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和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 的影响。方法:将2018 年9 月—2020 年8 月间由呼吸科收治且符合研究条件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92 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 组各46 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止咳平喘十二味合剂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外周血IgE、TNF-α、IL-8。结果:治疗2 周后,观察组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咳嗽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 及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IgE、TNF-α、IL-8 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咳平喘十二味合剂可显著降低痰热郁肺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外周血IgE、TNF-α 和IL-8 等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减轻咳嗽症状,提高咳嗽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
2020年初,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实行"线上"教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学团队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基础上,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多网络教学平台相融合,整合优势,备案充分,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并因势教学,结合时事进行思政教育、心理疏导、科学普及、教法创新,积极探索符合针灸学科特色的网络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