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下钠通道αⅢ mRNA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钠通道αⅢ在不同疼痛模型中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保留性神经损伤组(SM组),假手术组.实验动物采用组内同侧与对侧自体对照以及组间比较,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9、11、13 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14 d取大鼠双侧L4、L5和L6 DRG,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CCI与SNI模型大鼠相应DRG钠通道αⅢ转录物的变化.结果CCI组大鼠损伤侧于术后5 d出现热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P<0.05),术后13 d痛敏达到高峰(P<0.01),并发现感觉神经元特异性的TTX-S钠通道转录物aⅢ出现明显表达,而健侧和假手术组没有表达;SNI组大鼠术后1 d即出现明显触诱发痛,13 d触诱发痛达到高峰(P<0.01),但热痛觉过敏不明显,和假手术组相似,双侧的αⅢ均未表达.结论CCI模型大鼠术后热痛觉过敏较为明显,而SNI模型大鼠术后出现明显触诱发痛;慢性神经痛模型损伤侧初级感觉神经元过度兴奋与钠通道表达异常有关,但不同的神经痛模型其αⅢ表达结果不同,提示钠通道表达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PKP手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8-2016-08,对37例OVCF患者采用小剂量骨水泥PKP技术治疗(2.0-3.0 ml骨水泥),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常规PKP技术治疗37例(4.0-6.0 ml骨水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骨化三醇胶丸+碳酸钙D3口服治疗1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3 d和1年的VAS评分、伤椎高度和Cobb角等指标的改善程度相近,无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8.1%、邻椎再发骨折率为2.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8.9%和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1年的骨密度值较术前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骨水泥PKP技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OVCF患者,疗效可靠,且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减少了术后再发邻椎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引起大鼠背根神经节内质网应激反应。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手术组(CCI组)(n=28)。手术前、术后1天、4天、7天、14天、21天和28天测定动物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背根神经节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内质网应激反应的标志蛋白)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在术后明显下降,背根神经节GRP78蛋白表达在第1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结论: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模型可以激活大鼠背根神经节GRP78蛋白表达和内质网应激反应,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采用了局部阻滞加斜扳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3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6~62岁,平均32.8岁,病程1h~30d。L3~4 后关节紊 乱1例,L4~5 10例,L5~S1 19例。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由弯腰或侧旋腰后突然直腰时发 作,腰或腰骶部持续性剧痛,腰椎各向活动不同程度受限,相应小关节深压痛(+)。X线: 腰椎不同程度屈度改变或无异常。阻滞液配方:2%利多卡因注射液3ml,维生素B121 000μ g,地塞米松5mg,共6ml。方法(1)局部阻滞:患者俯卧,脊柱中线旁开1.5~2.5cm找出压痛点为穿刺点,7号长针…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硬膜外类固醇注射联合小针刀微创黄韧带松解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 2组各44例,B组采用针灸理疗、牵引手法复位、中药内服及外用熏蒸等综合治疗;A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硬膜外类固醇复合镇痛液注射联合小针刀黄韧带松解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腰椎滑脱指数及疗效.结果:A组优22例,良12例,有效7例,治愈率77.27%;B组优12例,良10例,有效14例,治愈率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各项腰椎滑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7,14 d,3个月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治疗2,4,7 dVAS评分高于A组(P<0.05或P<0.01),14 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类固醇复合镇痛液注射联合小针刀微创黄韧带松解术是非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74岁,因50 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下肢持续性刀割样、电击样剧痛,疼痛位于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足底,静脉输注维生素C、弥可保治疗15 d后水疱消失,原水疱区遗留色素沉着,自服消炎痛及盐酸曲吗多35 d仍有疼痛来诊.  相似文献   
37.
半月神经节毁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月神经节毁损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定点、进针深度适宜等是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作者自 1 997~ 1 999年应用此法共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54例 ,无 1例失败 ,1次治疗后症状消失 4 4例 ,占 81 5% ,下面将作者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4例 ,男 1 7例 ,女 3 7例 ,年龄 3 4~ 74岁 ,其中 50岁以上 3 5例 ,病程 2个月到 1 3年 ,发病部位如表1。表 1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部位侧别 支别ⅠⅡⅢⅠ、ⅡⅠ、ⅢⅡ、ⅢⅡ、Ⅲ伴舌咽神经痛左 0 3140 81…  相似文献   
38.
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对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预先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两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并于术毕硬膜外注入吗啡镇痛,实验组应用HANS超前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的情况及血清IL-6的变化。结果两组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时间及静息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运动时的VAS低于对照组(P<0.05),加用其它镇痛药的次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血清IL-6水平均升高,但实验组升高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预先应用HANS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并对血清IL-6分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近些年,许多疼痛科、介入科及骨科医生应用胶原蛋白水解酶(collagenase,简称胶原酶)注射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溶盘术(discolysis),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解决,使胶原酶溶盘术更加合理广泛地应用,更加安全有效地为广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