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耳后入路下颌角截骨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下颌角区域解剖结构的逐层研究,确定出耳后入路下颌角截骨术操作的安全层次和范围,为该术式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选用成人头颅标本11具(男8,女3)22侧。大体进行肉眼解剖,微细结构在10倍手术放大镜下解剖,使用游标卡尺(精确到0.02mm)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耳后入路历经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皮肤、皮下脂肪、颈阔肌及耳后筋膜浅层、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和咬肌及胸锁乳突肌、下颌骨骨膜、下颌骨。绝大多数标本在皮肤、皮下脂肪、颈阔肌及耳后筋膜浅层未见重要血管神经走行。在颈阔肌深层,面神经颈支平下颌角处与下颌角顶点距离最短,为(0.993±0.179)cm;颈外静脉平下颌角处、腮腺下缘、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颌角顶点距离较近,分别为(1.223±0.298)cm、(1.211±0.735)cm、(1.354±0.338)cm;耳大神经平下颌角处、面动/静脉跨下颌骨下缘处至下颌角顶点的距离较远,分别为(2.047±0.339)cm、(2.612±0.511)cm。结论:耳后入路下颌角截骨术有其安全操作层次和范围可循,下颌角区域的逐层应用解剖及数据测量对该手术入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2.
改良Hamra法在东方人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Hamra法在东方人睑袋整复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在睑袋整复过程中,采用将打开的眶隔膜不予以缝合的方法.并回顾性分析了改良Hamra法对东方人睑袋整复手术疗效的影响.自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采用改良Hamra法对40例下睑袋膨出伴泪槽畸形患者行整复术.结果 术后随访了其中的38例患者6个月至2年,结果显示:改良Hamra法不仅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而且使眶隔脂肪分布均匀,能更有效地填充泪槽沟凹陷,效果满意;未出现明显的下睑退缩或外翻、下睑眶缘凹陷、出血及脸袋复发等现象.结论 改良Hamra法与Hamra法相比,在手术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操作简单,组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尤其对眶区支持结构无明显影响,是矫正下睑皮肤松弛及中重度膨隆或伴泪槽畸形的睑袋症状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头皮旋转瓣在头部钛网外露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本组患者共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创面大小0.5 cm×0.5 cm~2.0 cm×5.0 cm.早期处理创面,控制感染.术中根据钛网外露的部位、大小、原手术切口的走向,设计单个头皮旋转瓣修复头部钛网外露创面.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修复后因多次放疗再次出现直径约1.0 cm钛网外露,于原旋转瓣内设计一小型旋转瓣,成功修复创面,余者均未再次出现钛网外露.结论 运用带有丰富血运的头皮旋转瓣,可在不去除钛网的情况下有效地修复钛网外露感染创面.  相似文献   
144.
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神经纤维瘤及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到2003年我院收治的10例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10例神经纤维瘤中,4例为孤立性神经纤维瘤,6例为神经纤维瘤病;其中2例为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5例为躯体及四肢巨大神经纤维瘤。结果 对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进行肿瘤全切除,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及面部整形;躯体及四肢巨大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全切除,皮片移植修复,或部分切除直接缝合。结论 神经纤维瘤采用整形外科方法切除修复,具有切除较彻底,修复塑形好的优点。对于巨大神经纤维瘤,对术中出血应有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45.
为研究扩张血管束移植预构皮瓣存活范围,将股动静脉血管束移植入8只雄性兔的腹部皮下肉膜内,一侧皮下同时置入皮肤扩张器,对侧置入硅胶薄膜,术后2周开始扩张,术后4周进行预构皮瓣活体血管染色和移植存活范围的比较研究,结果:扩张的预构皮瓣血管染色范围和移植后存活范围均大于未扩张的预构皮瓣。认为,扩张的机械性刺激及促进血管束的血管进一步改建可能是增加扩张预构皮瓣范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6.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及对神经肌肉影响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肉毒毒素(Bobulinum toxin,BTX)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设想,源于1973年。当时Scott首次用动物实验证实了BTXA有麻痹眼外肌的作用,1978年美国FDA允许其在志愿者身上应用BTXA治疗斜视,疗效满意[1],以后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7.
介绍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因创伤、瘢痕或痣切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面积最大者10cm×5cm,最小者5cm×3cm.1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面部形态满意.颏下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索可用于眶外缘骨折移位患者的CT突眼度测量方法。方法:17例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接受眶周螺旋CT扫描,重建眼眶至颞骨的三维骨组织模型,并在双侧眼球各自的最大径层面标定单个眼球的最前点(AP)和对应侧眶外缘的最前点(Ex)。在三维重建模型上标定双侧耳门上点(P、P′)及健侧的眶下点(Or),分别记录AP、Ex在眶耳平面上至双侧耳门上点连线(PP′)的投影距离AP′-PP′和Ex′-PP′,并行双侧对比。结果:17例患者中,健侧眼球前点距PP′平均(86.26±3.40)mm(n=17),患侧平均距离(82.13±4.18)mm(n=16),双侧差值(4.00±2.63)mm(n=16)。健侧眶外缘点距PP′平均(73.38±4.07)mm(n=17),患侧平均(70.81±4.67)mm(n=16),双侧差值(2.54±1.71)mm(n=16)。结论:本改良CT突眼度测量法适用于因外伤或局部肿瘤等原因改变了正常眶外侧解剖结构的患者,可以有效的分别反映患者眼眶和眼球的实际空间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49.
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5~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自1996年6月~2006年10月共修复5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49例获随访1~6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结论: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  相似文献   
150.
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临床疗效,并与其他常用术式进行比较,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临床应用研究,对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的具体手术方法、可能损伤的结构、以后的应用前景加以详细阐述.结果:颅耳沟微创切口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9.0分.结论: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容易掌握、切口隐蔽、术后恢复快、手术相对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