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体的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结果针对临床患者合理设计,切取皮瓣。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住置均比较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临床应用阴股沟皮瓣53例,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3.
Bowen病由John T.Bowen于1912年首次报道,是皮肤原位上皮鳞癌,一般不向真皮层及周围组织浸润,发病最常见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皮肤,也可见于口腔黏膜、眼结合膜和甲床[1]。病因可能与化学因素(如砷剂等)及HPV(人类乳头瘤病毒)[2]有关。笔者自1995年以来,共治疗男性耻骨联合前Bowen病患者7例,对下腹及阴茎创面采用联合皮瓣覆盖,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注射治疗后发生组织坏死的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20只(40只兔耳),结扎耳郭前动静脉和其他旁支动静脉,制成以耳中央动脉、静脉为主要血供的兔耳复合组织瓣模型。把兔耳组织瓣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A、B、C组分别将透明质酸0.2 ml注射入兔耳根部中央动静脉周围、中央静脉内和中央动脉内;D组切断耳中央动脉作为对照。分别于注射后第1、7、14天观察大体和微循环变化,监测皮温和血氧饱和度,第14天处死动物取耳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各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A组和D组注射后皮温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注射后第1天皮温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后逐渐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D组所有兔耳均成活。C组注射后兔耳皮温和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皮肤相继出现溃疡和坏死。结论透明质酸注入动脉内可以导致远端小动脉栓塞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组织坏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5.
非生理性血供皮瓣术后早期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6.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臀部肿痛反复发作20余年于2000年8月25日入院。患者约于1980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臀部肿块,核桃大小、有脓栓、质较软,伴胀痛。青霉素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3年后,该部位再次出现炎性肿块,范围逐渐扩大。多处就医,诊断为“痤疮”、“毛囊炎”。两次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米诺环素、甲硝唑、青霉素等治疗,未缓解;曾多次切开引流,效不佳。最近3年来病情进一步加重,病灶范围逐渐延至右臀部。查:左臀大部及右臀小部分皮肤暗紫色,窦道、瘘管及长期破溃愈合反复发作所致瘢痕形成、机化和脓肿交替形成,臀部下方脓肿破溃,少量稀薄脓液渗出。病灶处皮肤变硬、肥厚,可触及散在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理学检查:感染性肉芽肿。病原学检查数次:光滑念珠菌(污染菌)、多毛逆杆菌、醋酸不动杆菌,未见米勒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17.
静脉皮瓣术后早期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皮瓣在临床应用有成功的报道,但其成活机理尚不清。为了明确其机理,作者等用兔耳制成皮瓣模型,采用组织窗活体观察、微循环图像微机处理、微循环与心电同步观察、墨汁灌注活体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静脉皮瓣术后早期(7d)微循环的重建与灌注方式,发现术后2h即恢复了静脉血流,术后4h毛细血  相似文献   
118.
应用鼻翼软骨缝合技术矫正球形与方形鼻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鼻翼软骨缝合技术矫正球形与方形鼻尖的效果。方法 采取“象鼻样切口” ,暴露鼻翼软骨。对两侧穹窿过度分离者 ,用“穹窿间缝合”技术减小穹窿间距 ;对穹窿弧过宽者 ,用“经穹窿缝合”技术缩窄穹窿弧宽 ;对穹窿过度分离和穹窿弧过宽同时存在者 ,联合应用上述两种缝合技术减小穹窿间距、缩窄穹窿弧宽 ;对“穹窿间缝合”后显得鼻尖过高者 ,用鼻翼软骨“外侧旋转技术”降低鼻尖 ;对伴有鼻梁低平者 ,同时行人工骨置入隆鼻术。结果 自 1995年以来 ,用上述技术矫正方形鼻尖 5例患者 ,球形鼻尖 19例患者 ,共 2 4例患者。其中 7例患者同时接受了隆鼻术。所有患者均对术后即刻效果满意 ,其中 14例患者得到 3~ 12个月的随访 ,效果稳定 ,无继发畸形发生。结论 鼻翼软骨缝合技术是矫正方形与球形鼻尖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9.
机械性血管吻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针线吻合血管方法操作复杂 ,手术时间过长 ,机械性吻合方法便成为近年来世界注目的课题之一。现代机械性吻合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5 0年代 ,根据其原理 ,分为 4大类型[1,2 ] :①U形“订书钉”法 ;②套管法 ;③磁环法 ;④针环法。1 U形“订书钉”方法先驱者、前苏联专家Androsov[3 ] 于 195 6年连续报道两种关于“订书钉”吻合血管的方法 ,手术时将两血管断端外翻并对合在一起 ,用U形“订书钉”穿过外翻管壁后再压缩成B形 ,其吻合原理与现在的机械性肠吻合相类似[4] 。但该方法吻合时需将血管断端外翻 180° ,易造成吻合…  相似文献   
120.
微型吻合夹在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2 0 0 2年 1月我们采用非穿透吻合技术即微型吻合夹方法 ,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 2 2例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微型吻合夹及相关器械 微型吻合夹为钛 (Ti)合金属材料 ,由我科与上海钢铁研究所共同研制 ,形态呈C形。根据血管管径大小 ,吻合夹的C形内径分为 0 4、0 6、0 8mm 3种 ,分别用于管径 1 5、2 0、2 5mm以上的血管吻合。吻合夹的夹合程度能随着血管壁的厚薄进行调节。吻合夹由一特制持夹器挟持 ,持夹器前端为凹槽 ,吻合夹卡落在凹槽中央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便于精细的吻合操作 (附图 ,封 3)。1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