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眶隔的解剖和切片观察,探讨其在眼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在10具成人尸体上对眶隔进行了大体解剖观察,并对40例眼袋手术患者从切口线至弓状缘纵向切取活体少量眶隔组织,进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尸体解剖及活体病理切片显示眶隔中部最薄弱,眶隔在靠近下眼眶弓状缘处最厚.结论:眶隔中部对眶隔脂肪主要起着阻隔作用,眶隔下部对眶脂肪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故眼袋最先从下眶中部向前疝出,再向前下方疝出.  相似文献   
10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会阴部淋巴瘤10余年于2003年4月16日入院。检查:阴茎及阴囊大部分被串珠状瘤样肿块覆盖,质硬,表面光滑,不活动,界限清,无出血破溃,排尿畅。在全麻下行会阴淋巴瘤切除术及阴股沟皮瓣移位术。术中切除瘤样组织,病理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以阴囊后动脉外侧支为蒂,切取17cm×7cm阴股沟皮瓣修复创面。供区植皮覆盖。术后伤口Ⅰ期愈合,9d拆线,术后4周阴茎成形,外观及功能好,无明显不适感及并发症出现,植皮处满意。术后随访8个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3.
腋臭是美容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之一 ,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 ,小切口皮下搔刮术基本不留瘢痕 ,又能保证疗效 ,具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的优点。但该方法有一定的并发症如 :皮下血肿、皮肤坏死等 ,限制了它的推广与应用 ,为此我们对它做了一些改进即两处纵行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 ,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 6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4 6例。年龄 15~ 4 3岁。有油性耵聍者 4 4例 (6 6 .7% ) ;有家族史者 38例(5 7.6 % ) ;过去治疗史者 16例 (2 4 .2 % ,其中酒精或中药皮下注射 7例 ,激光 5例 ,电针 2例 ,皮下脂肪…  相似文献   
104.
耳后小切口矫正下颌角重度肥大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矫正重度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26例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通过X线测量,比较术前术后数据变化及容貌改变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前后测量比较有明显差异,术后数据接近正常人群。本组26例中,非常满意者23例(88%),满意3例(12%)。未出现下颌骨骨折,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针对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采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结合术前三维CT设计截骨线,可以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微型钛血管吻合夹吻合静脉血管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1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动物中心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超声诊断科完成。成年杂交狗18只,随机分为吻合夹组、针线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随机选取一侧股静脉切断,吻合夹组以微型钛血管吻合夹行端端吻合;针线组以9-0丝线行端端吻合;空白对照组分离出股静脉后不做任何处理,关闭伤口。3组分别于术后1,7,14及30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吻合口部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二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随着术后修复时间延长吻合夹组、针线组吻合口部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吻合夹组下降速度较针线组更快,术后14d及30d时两组间的吻合口部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综合评价,吻合夹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微型钛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较针线缝合法具有更好得血流动力学特征,吻合夹吻合血管快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近年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应用于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有关ADSCs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文献,分析总结其修复机制及治疗进展。结果 ADSCs与单支架技术、片材技术等方法联合应用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已取得巨大进展,ADSCs可通过自身旁分泌、促血管生成、抗氧化凋亡等多种机制,加快创面血管生成,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结论 ADSCs来源充足,易提取且易培养,无免疫原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显著的促血管生成潜能,已成为再生医学理想的种子细胞。但仍需提高干细胞传递技术,开发更有利于临床使用的生物材料,以提高难愈性创面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7.
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及治疗   总被引:54,自引:11,他引:43  
目的 通过内眦赘皮相关解剖研究。探讨并改进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6具尸体的内眦赘皮进行了解剖学观察。提出了应用鼻侧腱膜固定、内眦角重建方法矫正内眦赘皮畸形,即水平切开半月形赘皮及部分内眦韧带。将新的内眦点向中央移位并与鼻侧腱膜缝合固定。用此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解剖发现内眦赘皮主要是由于眼轮匝肌起点在内眦韧带处的交错形成,我们应用上述方法矫正内眦赘皮畸形200例,对其中165例进行了6个月-4年的随访,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本方法组织创伤小,术后刀口瘢痕不明显,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A型肉毒毒素对神经和肌肉影响的效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新鲜和储存的A型肉毒毒素(BTXA)对神经及肌肉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27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9组,选择耳前肌为注射部位。第1组为对照组,余8组为注射组。各注射组接受BTXA的注射,大体观察各组实验动物右耳下垂的情况;并均于注射后第5天(早期)和第12周(晚期)取注射的肌肉神经行电镜观察。结果:大体观察结果: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兔耳下垂的时间越短。肌肉电镜观察结果:在注射后早期(第5天),新鲜及储存的BTXA对肌肉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在注射后晚期(第12周),新鲜及储存1~2周的BTXA比较,两者造成的肌肉萎缩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储存3周的BTXA造成的肌肉变性程度比储存1~2周的BTXA轻。神经电镜观察结果:BTXA注射后神经改变与上述肌肉改变同。结论:储存1~2周的BTXA与新鲜BTXA比较,两者效价基本相同,但储存3周的BTXA效价下降显著。并且,新鲜BTXA及储存1~2周的BTXA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时间较储存3周的BTXA更持久。因此本实验建议临床上储存BTXA的时间不超过2周。  相似文献   
109.
腹部肥胖整形、腹壁切口疝回纳这两项手术中的任何一项均可影响正常呼吸。以往曾有过巨大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报道[1 ] ,但并未引起临床上的足够警惕。 1999年11月 ,我院收治了 1例腹壁过度肥胖伴有两处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患者 ,同时实施了腹部整形巨大切口疝回纳两项手术 ,其治疗的经验教训与风险颇多。特介绍如下 ,以益今后参考。一、病例患者 ,女 ,61岁。因腹部术后切口部膨出 16年 ,腹部肥胖15年 ,“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加重 1年 ,于 1999年 11月入院。患者 1983年因患“胰岛细胞癌”于外行“胰大部分切除术”。术后半年左…  相似文献   
110.
微型血管吻合夹与针线吻合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显微外科探索更理想的血管吻合方法。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20只,以颈动脉为吻合血管,左侧用微型吻合夹吻合,右侧用传统针线吻合,对比研究两种吻合方法其吻合口术后第1天、第14天手术显微镜、光镜及电子显微镜下的组织变化。结果 针线吻合法用时平均15分钟,吻合夹法用时为2-5分钟;两组吻合方法的血流通畅率相同;吻合口内皮细胞生长速度相似,但是,吻合夹不损伤血管内膜,管腔内无异物。结论 微型血管吻合夹方法操作简便,可明显节省吻合时间,并减少血栓形成因素,吻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