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7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P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提取259例PCa、301例非肿瘤非前列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IF基因-173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 PCa患者中携带*C等位基因比例为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为G/G基因型的2.96倍(OR=2.96,95%CI:1.92~4.57);年龄>70岁、浅吸烟、有肿瘤家族史人群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校正OR值分别为3.66(95%CI:2.02~6.62),2.83(95%CI:1.07~7.45)和3.26(95%CI:1.24~8.55).结论 MIF-173*C等位基因可能与PCa发生有关,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是PCa发病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microRNA-107(miRNA-107)的表达对阴茎保留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茎保留术的早期阴茎癌患者34例。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数据,并对临床参数进行COX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分析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原发部位及miRNA-107表达。 结果:miRNA-107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相关(X2=3.948,P=0.047),COX风险比例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较高(危害比HR=5.537,P=0.007)和miRNA-107高表达(HR=7.651,P=0.001)的阴茎保留患者预后较差;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iRNA-107高表达(HR=10.391,P=0.003)的阴茎保留患者预后较差。 结论:miRNA-107阴茎保留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阴茎保留术预后的重要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国产“图迈”手术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2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克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2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1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膀胱切开取石术,1例肾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3.33±33.12)min,术中出血量为(42.50±30.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3.33±1.49)d。术后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图迈”手术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在新疆克州地区网络远程会诊及边牧区义诊中开展5G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的应用流程及模式创新,并总结了已有356例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6至2022-4新疆克州人民医院依托本院模式交互型互联网医院开展的356例5G远程超声检查案例与156例同时期本院门诊床旁超声检查案例,对检查项目、信号传输参数、医患双方应用体验以及诊断效能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356例检查中,江苏南京至新疆克州超远程网络会诊114例,克州区域内远程网络会诊185例,克州区域内远程义诊57例,与156例床旁超声在检查项目组成上无显著差异。与南京至克州超远程会诊和远程义诊相比,克州区域内远程会诊的信号传输的带宽更高(p<0.001),延迟更短(p<0.001),丢包率更低(p<0.001)。医生对南京至克州超远程超声和远程义诊的操作满意度(p<0.05)、图像满意度(p<0.05)和交流满意度(p<0.05)均低于传统床旁超声,而克州区域内远程超声与床旁超声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对南京至克州超远程会诊的接受度与传统床旁超声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传统超声,患者在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中更为紧张(p<0.05),但后者在探头压迫舒适度(p<0.05)和隐私保护满意度(p<0.001)上更为占优。南京至克州超远程会诊的疾病检出率和诊断效能与传统超声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已初步成功建立5G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体系,虽目前仍有通讯技术和临床应用上的不足,但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向祖国边疆地区有效下沉,是响应国家卫健委医疗体制改革的一次可贵实践与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