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98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综合类 | 53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14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黑斑息肉综合征52例内镜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及随访计划。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2003年间收治的52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息肉的发生率最高,达95%,其次为大肠息肉和胃息肉。大部分息肉为错构瘤性,部分为腺瘤性,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3.5%(7/52)。大部分息肉行内镜下切除,不能内镜下切除的息肉行外科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进行术中内镜配合治疗。术后内镜复查,随访时间越长,息肉的再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PJS患者胃肠道息肉首选内镜下治疗,其次选择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和配合手术中的内镜治疗。患者应定期行内镜复查,终生进行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182.
小肠疾病的内镜检查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从幽门以下开始直到回盲瓣结束 ,人类的小肠占消化道全长的 3/4左右。Treitz韧带以上的十二指肠 ,普通胃镜即能检查 ,末端回肠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但Tre 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回肠均有肠系膜附着 ,肠管活动度较大 ,游离在腹腔内 ,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 ,同时空肠、回肠离口腔和肛门均较远 ,是消化内镜检查的难点。近年来 ,小肠的内镜检查发展较快 ,使小肠疾病的诊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现将小肠内镜检查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 推进式小肠镜检查对空肠上段的病变 ,小肠镜检查可以发现病变 ,进行活检、染色或放置银夹进行定位。在…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G细胞(分泌Gas)、D细胞(分泌SST)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用抗-Gas、抗-SST的多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胃窦、十二指肠粘膜G、D细胞,运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MIPS)对G、D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相比,胃窦、十二指肠粘膜G、D细胞数均减少(40.33±5.53,29.43±7.11,5.70±1.32,3.13±1.14,P<0.05),D细胞面积缩小(45.41±5.27,41.80±5.14,P<0.05),G细胞灰度值增高(128.24±3.03,130.24±2.01,P<0.05),G/D细胞数和细胞面积比值均增高(7.20±0.54,9.82±2.71,2.05±0.37,1.87±0.30,P<0.05)。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G、D细胞数有所增加,D细胞面积明显增大,G细胞灰度值、G/D细胞数和细胞面积比值均接近或略低于正常。自然恢复大鼠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从形态学上揭示D细胞分泌SST亢进、G细胞释放Gas不足、G/D细胞比例失调,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4.
β—内啡肽与脾虚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放免法测定了20名正常人和109例脾虚证患者的血浆、胃液及胃窦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β—内啡肽(β—EP)含量,并观察了进食对血浆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浆β—EP浓度高于胃液,十二指肠粘膜高于胃窦,进食对血浆β—EP浓度无明显影响。在脾虚证中,脾虚夹寒、脾虚夹热、脾虚夹郁型的胃液和胃窦β—EP含量及前两型十二指肠β—E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脾胃阴虚型降低尤为显著;但空腹血浆前三型升高而后者降低。提示脾虚证患者有β—EP失调而主要表现为减少,并可能在其病机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5.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减少的意义(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检测胃液和唾液表皮生长因子、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浓度的变化并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减少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的意义.方法14例健康人、27例慢性胃炎和12例十二指肠溃疡.用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培养判断Hp感染状态.胃液和唾液表皮生长因子、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检测用放免法.结果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液中胃泌素的浓度高于健康人(P>005),但生长抑素的浓度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液和唾液中EGF的浓度(n=10,2720ng/L±963ng/L和83ng/L±24ng/L)显著低于健康人(n=12,4056ng/L±356ng/L和220ng/L±170ng/L)和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n=25,4230ng/L±1040ng/L和220ng/L±111ng/L)(P<005).结论EGF的分泌减少可能在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