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8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研究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7例大肠病变组织标本PTEN的表达情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等级相关的秩和检验分析PTEN在大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即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中PTEN蛋白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是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2.
背景:Syndecan-1是表达于肠上皮细胞的跨膜糖蛋白,与炎症密切相关,但其在肠道非特异性炎症中的机制未明。脂多糖(LPS)在感染和炎症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两者在肠道炎症中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探讨LPS对肠上皮细胞Synde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LoVo和HT-29.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yndecan-1表达,以细胞免疫荧光观察不同剂量LPS(0-10^4ng/ml)对SW480细胞Syndecan-1表达的影响。结果:SW480细胞中Syndecan—1表达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细胞株。随着LPS剂量增高,Syndecan-1表达降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LPS可能通过抑制Syndecan-1表达而参与肠道炎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倪丽  宋于刚 《肿瘤》2011,31(1):22-27
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PIK3CB基因(编码PI3Kp110β蛋白)的表达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3条针对PIK3CB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片段及1条阴性对照siRNA,分别瞬时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印迹法筛选出1条抑制效率最高的PIK3CB-siRNA序列,然后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并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结果:经转染PIK3CB-siRNA-179序列的HCT116细胞中PI3Kp110β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最为明显,抑制率达80%,选择该条siRNA作为有效干扰组进行后续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瞬时转染24、48及72h后,PIK3CB-siRNA-179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阴性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其中以24h及48h降低最为明显(P<0.05)。JC-1染色结果显示,瞬时转染48h后PIK3CB-siRNA-179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较阴性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结论:抑制PI3Kp110β蛋白表达可降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速度,诱导细胞的凋亡,推测PIK3CB基因可能成为结肠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窦部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法)检查确诊为Hp阳性的慢性胃窦炎患者5人作为试验组,Hp阴性的慢性胃炎患者2人作为对照组,用透射电镜观察胃窦部内分泌细胞变化。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p阳性患者内分泌细胞内分泌颗粒电子密度增加,壁细胞分泌状态活跃。结论Hp感染后内分泌细胞变化可解释Hp感染后相应激素变化。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明确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胃黏膜增殖状态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制模术后第9日,生理盐水组和塞来昔布组的溃疡面积分别为(11.9±3.1)mm2和(19.7±3.8)mm2(P<0.01);制模术后第6日和第9日,塞来昔布组PCNA标记指数(PCNA LI)和c-Met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而HGF蛋白水平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显著延缓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愈合,其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c-Met蛋白表达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6.
姚永莉  徐波  宋于刚  张万岱 《广东医学》2006,27(10):1446-1447
目的建立无水乙醇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早期应答基因c-Jun和c-met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1 ml胃饲诱发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并于伤后0,4,8 d分别处理一组大鼠,观察损伤模型自然修复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早期应答基因c-Jun和c-met的表达。结果在损伤模型自然修复过程中,损伤后4,8 d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LI)为32±7,18±3,均显著低于损伤模型组75±11,(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损伤后8 d组大鼠胃黏膜c-Jun的阳性表达率为87.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c-met的阳性表达率为62.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及损伤模型组的0(P<0.05)。结论早期应答基因c-Jun和c-met的表达能促进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对黏膜损伤的自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黏结蛋白聚糖Syndecan-1(Sdc-1)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肠炎中的表达及其在肠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1、2、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饮蒸馏水,于第8天颈椎脱臼处死;模型组1、2、3小鼠口服DSS溶液,分别于造模第8、18、25天全部颈椎脱臼处死.HE染色评价小鼠结肠组织学改变;RT-PCR检测小鼠肠黏膜Sdc-1 mRNA及白细胞介素(IL)-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黏膜Sdc-1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1、2、3组小鼠结肠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以模型1组评分最高(12.8±1.0),模型2组次之(10.9±1.3),模型3组较低(2.0±0.9).模型1、2、3组小鼠肠黏膜Sdc-1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32±0.06、0.27±0.05、0.33±0.05 vs 0.29±0.06,均P>0.05),但细胞表面Sdc-1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19±0.04、0.97±0.11、1.14±0.12 vs 2.26±0.07,均P<0.01);对照组小鼠Sdc-1免疫组化积分最高,模型1组积分最低.模型1、2、3组小鼠肠黏膜IL-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IL-1 mRNA仅有微弱表达(0.02±0.01),模型1组水平(0.95±0.09)明显高于模型2组、3组(0.27±0.07,0.22±0.07,均P<0.01).结论 小鼠结肠炎症的严重程度与肠黏膜Sdc-1蛋白水平减低有关,而与Sdc-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肠黏膜Sdc-1蛋白水平减低可能与肠黏膜IL-1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8.
胃肠激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 1 98 3年 Warren和 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 Hp)以来 ,大量研究表明 Hp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目前已经确认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病变活动、顽固不愈以及复发的主要因素 ,已于 1 994年被 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正式将其纳入第一类致癌危险因素。总的说来 ,Hp是通过影响胃酸分泌和影响胃、十二指肠粘膜保护机制 ,而导致一系列 Hp相关性胃肠疾病 ,现己知有多种胃肠肽和胃肠激素参与调节胃酸分泌和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因此 ,从胃肠激素的角度来说 ,胃…  相似文献   
109.
胃溃疡大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GD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10.
实验脾虚证胃窦及十二指肠粘膜G、D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抗-胃泌素、抗-生长抑素的多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胃窦、十二指肠粘膜G、D细胞,运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MIPS)对G、D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四君子汤组对照。结果:脾虚时G、D细胞数均减少,D细胞面积缩小,G细胞灰度值增高,G/D细胞数和细胞面积比值均增高。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G、D细胞数有所增加,D细胞面积明显增大,G细胞灰度值、G/D细胞数和细胞面积比值均接近或略低于正常。脾虚自然恢复大鼠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脾虚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从形态学上揭示D细胞分泌SST亢进、G细胞释放Gas不足、G/D细胞比例失调,是导致脾虚证胃肠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