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5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71.
目的:探讨家兔内囊出血模型脑温及体温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内囊出血条件下的脑循环障碍及脑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立体定位方法制作家兔内囊出血模型,应用RM-6240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续测定内囊出血前后脑温、直肠温以及血压和颅内压的变化.结果:内囊出血后,脑温降低(与出血前比较:P<0.01)、直肠温无明显变化(与出血前比较:P>0.05),颅内压升高(与出血前比较:P<0.01)、血压下降(与出血前比较:P<0.01).结论:内囊出血可导致颅压升高,颅内灌注压下降,血液循环受到严重影响,颅内脑组织血流量减低,从而出现局部脑温下降.  相似文献   
172.
173.
目的了解某院成人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型,以及其与产β 内酰胺酶及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0月-2012年7月临床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者(成人)的痰标本1 994份,进行嗜血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副流感嗜血杆菌进行鉴定、生物学分型、β 内酰胺酶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1 994份痰标本共分离嗜血杆菌102株(5.12%),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68株(66.67%),流感嗜血杆菌20株(19.61%),其他嗜血杆菌14株(13.72%)。副流感嗜血杆菌共检出Ⅰ~Ⅵ 6种生物型,分别为:Ⅰ型42株,Ⅴ型14株,Ⅱ、Ⅵ型各4株,Ⅲ、Ⅳ型各2株;其中54株(79.41%)产β 内酰胺酶。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呈现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3.82%、60.29%、57.35%和70.59%;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克洛、克拉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8.82%、13.24%、5.89%、20.58%和25.00%;尚未检出对亚胺培南、氯霉素耐药的菌株。各生物型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副流感嗜血杆菌是该院成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Ⅰ型和Ⅴ型为主要流行生物型;多数菌株为产β 内酰胺酶株,临床应重视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及耐药性分型监测,防止耐药菌株流行。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研究内皮素受体B(ETR-B)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内皮素3对黑素瘤细胞A375的体外促生长效应。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TR-B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ETR-B基因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和SK-mel-1中的表达,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内皮素3对黑素瘤细胞A375的体外促增殖活性。结果 ETR-B在41例恶性黑素瘤和23例色素痣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05%和8.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5例原位和26例Ⅰ ~ Ⅳ期恶性黑素瘤ETR-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和92.31%,两组比较,P < 0.05。13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Ⅲ ~ Ⅳ期)中ETR-B阳性表达率100%,28例未转移者(0 ~ 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67.86%,两组比较,P < 0.05。ETR-B基因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和SK-mel-1中均有表达;内皮素3对黑素瘤细胞A375在体外具有很强的促增殖作用,且促增殖能力呈内皮素3浓度依赖性。结论 内皮素3/ETR-B在促黑素瘤细胞生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及病理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肺炎型肺癌的CT及临床资料,观察病灶分布及影像学表现,再由MSCT后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特点为:磨玻璃密度影;片结影;肺叶、肺段实变阴影;空泡及蜂窝状阴影;上述影像混合型阴影。病理类型有:肺腺癌、肺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肺小细胞癌、肺低分化癌。结论肺炎型肺癌CT表现多样性,但其动态影像学亦有一定特征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变化过程。通过MSCT各种成像技术的不同重点显示病变,可提供较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6.
目的回顾性总结下肢骨折并发肺动脉栓塞(PE)的诊治和转归情况,为临床预防、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骨折并发PE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收治的20例资料完整的骨折并发PE患者病历,回顾性分析其诊治方法及转归,总结防治策略。结果在20例患者中,2例住院期间因PE死亡,其余18例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效果满意。结论提高对PE的认识,是早期发现PE的前提,应对PE的最好措施是积极预防,特别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医生观察、判断病情的能力,争取治疗及抢救时机可减少PE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7.
三种抗癌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活性氧产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癌剂、活性氧、凋亡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抗癌剂的作用及肿瘤细胞耐药机制以及活性氧在肿瘤发生上的意义。方法 用足叶乙甙(Vp16)、阿霉素(ADR)、顺铂(DDP0作用于K56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抗癌剂在不同浓度、作用24h对K562细胞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及对凋亡的影响。同时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 ①Vp16、ADR、DDP三种抗癌剂均可通过激发K562细胞产生活性氧来诱导该细胞发生凋亡;②每种抗癌剂激发K562细胞产生活性氧及诱发该细胞凋亡各有其最适浓度(Vp16为5μg/ml,ADR为3μg/ml,DDP为μg/ml)及最佳作用时间(24h)。结论 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状态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具有敏感、快速、简便、只需微量血、可除去坏死细胞碎片等优点。可用于抗癌剂的筛选,指导临床用药及选择敏感抗癌剂的有效剂量及最佳时间,并为探索治疗肿瘤新方法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探讨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磷酸化Akt及细胞周期蛋白D1在血管肉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的方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磷酸化Akt(pAkt)及细胞周期蛋白D1在21例血管肉瘤和15例毛细血管瘤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结果 在21例血管肉瘤石蜡包埋切片中,有15例p-Stat3表达阳性,11例p-Akt表达阳性,16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阳性;而在15例毛细血管瘤中仅有4例p-Stat3表达阳性,2例p-Akt表达阳性,4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阳性,两组各阳性表达率分别经卡方检验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肉瘤中,p-Stat3阳性表达与细胞周期蛋白D1的阳性表达有相关性(r=0.62,P=0.003),而p-Akt阳性表达与细胞周期蛋白D1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0.09,P=0.700).结论 p-Stat3、p-Akt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血管肉瘤的形成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人群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服用的二甲双胍是否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同济医院2020年1月18日至4月25日入院治疗的COVID-19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无二甲双胍(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288例(302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较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1~3a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胬肉复发10眼,羊膜移植胬肉复发13眼,睑球粘连2眼.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均有助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良好术式.但二者相比较前者术式优于后者,是处理翼状胬肉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