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3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400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947篇
内科学   547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130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528篇
综合类   2062篇
预防医学   1062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823篇
  6篇
中国医学   799篇
肿瘤学   15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Ⅰ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方法:从人α1(Ⅰ)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2.5kb ̄+42bp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6个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上述重组体至正常人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CAT-ELISA测定细胞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结果:-2483 ̄+42bp,-268 ̄+42bp  相似文献   
152.
改良EMSA法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5‘侧翼区具有较高启动调控活性序列的DNA结合蛋白。方法:以原代培养人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为胶原产生细胞,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混合片段末端标记和增强化学发光的改良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268 ̄+42bp序列的DNA结合蛋白,其结合活性具有特异性,并能被sp-1,NF-1,NF-kB识别序列中存在α1(Ⅰ)胶原基因-268 ̄+42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TNF-α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激活人α1(Ⅰ)胶原启动子的作用.方法:构建含不同长短α1(Ⅰ)胶原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1 0.27,pCOLH1 2.5;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NIH3T3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加入IGF-1或(和)TNF-α,测定CAT活性.结果:100 ng/ml IGF-1可使转染至NIH3T3细胞的pCOLH1 0.27和pCOLH1 2.5表达的CAT活性分别增高至对照的(5.4±0.25)倍与(5.8±0.3)倍, 使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这两个重组体表达的活性分别增高至对照的(4.5±0.22)倍与(4.9±0.2)倍.而TNF-α能抑制IGF-1诱导的pCOLH1 2.5活性.结论:TNF-α在转录启动水平抑制IGF-1对人α1(Ⅰ)胶原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研究A组溶血性链球菌冻干生物制剂OK-432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小鼠C57BL/6Lewis 肺癌(LLC)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C57BL/6荷瘤LLC小鼠分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OK-432、IL-2和OK-432联合IL-2处理,观察用药后肿瘤生长的状况, 用抗鼠bcl-2单克隆抗体进行SABC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测定Bcl-2在Lewis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结果 OK-432/IL-2抑制肿瘤作用强,抑瘤率为60%,(P<0.05)。对照组中的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 OK-432与IL-2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活性,其杀瘤过程主要为对瘤细胞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并促进体内多种反应细胞相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诱导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应用缠绕型和管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对 2 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情况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其中DeNovo支架 17个 ,Suboptimal支架 6个 ,Bail-out支架 2个。结果  2 3例患者 2 5支血管植入 2 5个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中缠绕型支架 9个 ,包括Gianturco -Robin支架2个 ,XT支架 7个 ;管型支架植入 16个 ,均为NIR支架。植入前降支 15个 ,回旋支 2个 ,右冠状动脉 8个。所有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3例心绞痛复发的患者经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其中XT支架 1个 ,NIR支架 2个 ,总的再狭窄率为 12 % ,缠绕型和管型支架的再狭窄率分别为 11%和 12 .5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为治疗PTCA术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降低再狭窄率的有效措施 ;根据不同的病变合理选择缠绕型和管型支架可提高支架植入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6.
细胞凋亡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 (Apoptosis)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是贯穿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 ,不仅存在于正常组织和器官 ,也存在于各种疾病组织之中 ,因此细胞凋亡作为一重要生理与病理现象愈来愈受到生物学界与医学界 ,包括神经科领域的广泛重视。本文扼要阐述细胞凋亡基础知识以及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1 细胞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征[1 ,2 ]1 1 基本概念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按一定程序主动地走向死亡的过程。是机体清除生存组织中单个细胞的一种死亡形式 ,它调节着机…  相似文献   
157.
患者 ,男 ,4 2岁。骨痛 ,乏力 ,口渴 ,多尿 (每日量约 350 0ml) ,夜尿 ,消瘦半年 (体重下降约 15公斤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骨痛 ,痛点主要位于腰背部及四肢。曾在外院给予内科综合治疗 ,诊断不明 ,治疗效果欠佳。近 1月来骨痛加重 ,尿量增多 ,食欲差 ,上腹部隐痛 ,腹胀 ,恶心 (未吐 ) ,便秘 ,全身乏力明显 ,夜眠欠佳 ,记忆力减退 ,无行走困难。于 1999年 10月 18日收住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查体 :T :36 7℃ ,P :82次 /分 ,R :2 1次 /分 ,BP :2 1 3/ 16kPa ,W :50kg。慢性病容 ,营养不良 ,睑结膜略苍白 ,浅表淋巴…  相似文献   
158.
随着CT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的日益普及,CT已成为胸部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过去肺部CT图像主要用于观察气管、部分肺段支气管和肺门结构。随着CT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临床上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在肺段水平上进行病变的更精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9.
肿瘤抑制基因p16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在过去的十几年里 ,已有 1 0 0余种癌基因和1 0余种肿瘤抑制基因被分离鉴定 ,其中以 p53基因研究的最多 ,几乎所有类型肿瘤中 ,约 50 %可查见 p53基因突变或缺失。新近分离鉴定的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p1 6(又称 CDKN2、MTS1、INK4I)在许多肿瘤细胞株中存在高频率的缺失和突变 〔1,2〕,体外培养细胞 p1 6c DNA转染实验证明该基因有抑制细胞克隆形成的作用 [3] 。 p1 6蛋白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 ,是细胞 G1期重要的负调节蛋白 ,随着研究的广泛开…  相似文献   
160.
目的研究人正常黄韧带中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探讨临床意义。方法用盐析法对34个正常黄韧带标本中的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进行测定,并用SDS-PAGE法进行胶原的分型确定。结果正常黄韧带中Ⅰ型胶原含量为8.89±1.13(g/100g湿重黄韧带),Ⅱ型胶原含量为0.51±0.12(g/100g湿重黄韧带),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常黄韧带中主要胶原为Ⅰ型胶原,Ⅰ型胶原在黄韧带中主要维持其抗张力性能和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