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安杨 《中国药店》2008,(8):I0028-I0029
夏日炎炎,约三五好友一同小聚,来几瓶啤酒,几十串羊肉,悠闲自得,谈天说地,酣畅淋漓,别有一番情趣。然而,专家提醒:常吃烧烤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中医称之为"鼻鼽",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 E介导的释放炎性介质、有免疫活性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参与的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困扰着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精神和心理健康。虽然该病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各种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AR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输尿管结石仍是 B超诊断的难点.作者对78例输尿管结石的声像图诊断进行探讨,认为对透光结石和小结石等X线不能显示者,超声检查的意义很重要.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用于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的价值,并探讨EBUS-TBNA和PET/CT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采用EBUS-TBNA诊断前已采用PET/CT检查的45例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EBUS-TBNA检查前接受普通白光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支气管内病变。对于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行外科手术切除,并经至少6个月以上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EBUS-TBNA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1.48%(22/27)、特异性100%(18/18)、阳性预测值100%(22/22)、阴性预测值78.26%(18/23)、准确性88.89%(40/45);PET/CT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为92.59%(25/27)、特异性55.56%(10/18)、阳性预测值75.76%(25/33)、阴性预测值83.33%(10/12)、准确性77.78%(34/45),EBUS-TBNA在诊断的特异性(P=0.003)和阳性预测值(P=0.016)方面优于PET/CT。结论EBUS-TBNA在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与PET/CT联合应用,可使EBUS-TBNA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增强CT 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 明确诊断的纵隔结核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确诊率.方法 对10 例影像学表现以肺门、纵隔病变为主,临床疑诊为结核病的患者,行EBUS-TBNA 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 例经增强CT 联合EBUS-TBNA 以及试验性抗结核治疗,9 例明确纵隔结核诊断,1 例诊断为结节病.患者年龄17-71 岁,平均(39±16.82) 岁.发热、咳嗽为常见症状,咳痰症状少见.纵隔结核好发部位为4R 区、7 区及2R 区淋巴结,增强CT 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结论 纵隔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其特点,增强CT 结合EBUS-TBNA 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65耳)、对照组50例(50耳)。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治愈率为38.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常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0.
隔药饼灸治疗变应性鼻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杨  王俊杰  张焱 《陕西中医》2010,31(2):214-216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上星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玉屏风散加减制作药饼,用隔药饼灸上星穴;对照组给予鼻炎康治疗。结果: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的各种症状及体征,其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诸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停药1周后有部分病人症状复发和加重,而治疗组无明显症状复发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