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1.
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的治疗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治愈22例(48.9%),好转18例(40.0%),无效5例(11.1%),总有效率88.9%。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者,所有病例未发现手术后的并发症。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率极高,鼻窦炎直接影响鼻咽癌放疗的效果。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并及时开放窦口引流,对放疗后的鼻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及儿童慢性鼻窦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及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2年7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78例(98侧)青少年及儿童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4年,按照海口会议鼻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78例中治愈54例(69.2%),好转21例(26.9%),无效3例(3.9%),总有效率为96.1%。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术腔粘连。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青少年及儿童慢性鼻窦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同期处理相关病变至关重要。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是提高青少年及儿童鼻内镜手术疗效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古庆家  温蓓  安惠民  梁传余 《四川医学》2003,24(12):1224-1226
目的 评价影响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因素,探讨提高治愈率和防止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耳鼻喉科1997~2002年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0例(31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0例术后随访1~5年,治愈125(69.4%),好转42例(23.3%),无效13例(7.2%),总有效率92.8%。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性鼻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操作技巧,术后仔细换药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熟悉局部解剖和鼻内镜手术操作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18例颅鼻沟通性肿瘤。结果本组18例均行开颅联合鼻内窥镜手术,一期手术切除肿瘤并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14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月~2年半,4例复发,3例失访,其余11例存活良好。结论显微神经外科联合鼻内窥镜技术一期手术治疗颅鼻沟通性肿瘤,可以较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并稳妥地进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率低。  相似文献   
15.
白介素-17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介素-17(IL-17)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以及对照组共41例患者的血液以及鼻甲黏膜或息肉组织,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液中、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HE染色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L-17的含量及局部组织内IL-17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局部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与局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736, P=0.006);变应性鼻炎患者仅局部组织内IL-17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17的含量低于鼻息肉患者(P<0.001),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41).变应性鼻炎患者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鼻息肉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3),但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结论 IL-17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变应性鼻炎,IL-17可能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经鼻内镜行蝶窦外侧壁尸头解剖,为临床鼻内镜下蝶窦外侧壁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经10%甲醛防腐处理的国人成人湿性尸头10具(20侧),鼻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入路,暴露蝶窦腔,在0°和30°鼻内镜下确认蝶窦外侧壁骨性隆起,观察视神经和颈内动脉与毗邻结构的关系,以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分别测量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骨性隆起与鼻小柱、鞍底中线的距离和角度.结果:鼻内镜下可见蝶窦外侧壁上视神经管与颈内动脉骨性隆起呈"八"字形关系,向蝶窦腔凸入的程度及两者间距离因人而异,沿颈内动脉追踪可暴露海绵窦外侧壁;测得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颈内动脉骨性隆起前端到鼻小柱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5.33±5.59)mm和(81.02±5.29)mm,到鞍底中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5.81±1.52)mm和(5.53±1.47)mm;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到鼻小柱连线与鼻底的夹角平均为(53.4±4.1)°.结论:以鼻小柱及鞍底中线为参考点,在鼻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径路进行的蝶窦外侧壁解剖学形态观察和相关测量数据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指导.  相似文献   
17.
揭盖法治疗鼻窦囊肿(附6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揭盖法”手术治疗鼻窦囊肿的方式和优点。方法:分析61例鼻窦囊肿患者的发病部位,囊肿性状,并对本组所有病倒采用了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其方法为“揭盖法”,即手术打开与鼻腔相接的囊壁,而不去掉与周围结构相邻的囊壁,是为囊肿“揭盖”或“开窗”。结果:所有病例在局麻或全麻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3--6月,未发现引流口封闭。结论:鼻窦囊肿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只要去除与鼻腔相接的囊壁(揭盖法),而无需去掉与周围结构相邻的囊壁。这种手术方式,既保证了囊腔的引流,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囊肿开口再封闭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术腔Nasopore联合注射血凝酶和Naso-pore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填塞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鼻一鼻窦炎需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术后给予Nasopore+注射血凝酶填塞(注射血凝酶均使用1 U,使用前将其溶解于0.5ml生理盐水中),术毕将溶解有注射血凝酶的生理盐水注入已填入鼻腔的Nasopore中;对照组术后给予纳吸绵填塞,术毕将0.5ml生理盐水注入已填入鼻腔的Nasopore中。通过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两组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出血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6h鼻出血VAS评分分别与同组术后1、2、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术后6h的鼻出血VAS评分分别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使用Nasopore作为鼻腔填塞物联合局部使用注射血凝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6h内的出血。  相似文献   
19.
王力红  梁传余  安惠民  刘加林 《四川医学》2005,26(12):1366-136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收集1996年9月至2004年9月四川地区开展鼻内镜手术所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8年间四川地区共发生严重并发症32例,其中死亡4例,视力丧失4例,功能障碍4例。20例经过治疗没有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 加强鼻窦解剖的训练,详细了解病情,严格遵守医疗操作,鼻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手术致右眼失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48岁.因行鼻内镜手术后失明1周入院.患者因患慢性鼻窦炎,在外院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即感右眼视物模糊,12小时右眼光感消失。入院时专科检查:左眼正常.右眼视力丧失,运动尚可且无疼痛.瞳孔中度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前段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异常.鼻窦CT扫描见双上颌窦及右筛窦已开放,右筛骨纸样板破坏,未见眶内容物突入鼻腔。患者入院后给予皮质激素、抗生素、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后,视力未见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