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对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FABP)DNA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pVIVO2-Sj14FABP 和pVIVO2-IL12-Sj14FABP疫苗,鉴定构建成功后免疫小鼠。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和D等4组, 分别用0.9% NaCl(对照组)、pVIVO2、pVIVO2-Sj14FABP和pVIVO2-IL12-Sj14FABP肌注免疫1次(100 μg/只)。免疫后30 d各组小鼠感染40±2条尾蚴, 感染后45 d剖杀,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同时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 结果 经PCR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pVIVO2-Sj14FABP和pVIVO2-IL12-Sj14FABP重组质粒;C、D组免疫后分别获得24.1%和39.4%的减虫率、27.2%和32.8%的减卵率;细胞因子检测结果,D组经ConA和SEA诱生的IL-2和IFN-γ水平显著增高(P < 0.01),而IL-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免疫后30  d小鼠血清IgG水平无明显升高,各实验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Sj14FABP DNA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保护作用, 细胞因子IL-12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向Th1型优势分化,并增强血吸虫病DNA疫苗免疫保护性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能共同表达日本血吸虫Mr 23 000膜抗原(Sj23)与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多价DNA疫苗PV-IL12-Sj23诱导BALB/c小鼠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在多价DNA疫苗PV-IL12-Sj23和PV-IL12的基础上,构建空白质粒PV和仅表达Sj23的质粒PV-Sj23。50只BALB/c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注射多价DNA疫苗PV-IL12-Sj23、表达Sj23的质粒PV-Sj23、表达IL-12质粒PV-IL12、空白质粒PV和生理盐水,100 μg/只,免疫1次。4周后每只鼠攻击感染40±2条尾蚴,42 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 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空白质粒PV和只表达Sj23的质粒PV-Sj23及多价DNA疫苗PV-IL12-Sj23。PV-IL12-Sj23组和PV-Sj23组分别获得了45.5%和27.2%的减虫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减卵率分别为58.4%和33.9%。 结论 多价DNA疫苗PV-IL12-Sj23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较显著的抗血吸虫免疫保护作用,且保护性效果比单价DNA疫苗PV-Sj23好。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含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谷胱甘肽S -转移酶 (Sj2 6 )和天冬酰胺肽链酶 (Sj32 )的真核载体 pBK-CMV -Sj2 6 /Sj32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情况。 方法 将质粒按 5 0 μg/只在 0w ,3w ,5w免疫小鼠股四头肌 ,第一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作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在 0w、3w和 6w经小鼠尾静脉取血 ,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及阳性反应率。结果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示血吸虫成虫抗原能特异性刺激免疫鼠脾细胞 ;第一次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效价开始升高。抗体最高效价为 1∶2 0 ,3次免疫后有 91.7%小鼠血清呈阳性反应。结论 真核载体 pBK -CMV -Sj2 6 /Sj32可诱导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4.
猪毛首线虫 (Trichuris suis,亦称猪鞭虫 )是寄生于猪体盲肠、结肠的一种常见动物线虫。可引起厌食、腹泻、贫血、体重减轻、甚至死亡。分布于世界各地。猪鞭虫感染人体很少见 ,我们在湖北省通城县农村的 1位 11岁男孩中发现该虫感染 ,现报告如下 :1  患者及该地情况患者 ,男 ,11岁 ,小学 5年级学生。身高 136 cm ,体重 32 kg。面色苍白 ,营养一般 ,经常腹痛、腹泻。该地属幕阜山低山丘陵区 ,海拔 78~ 15 2 8m、年平均作者单位 :1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武汉 430 0 80 ) ;2湖北省通城县卫生防疫站 ;3同济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  相似文献   
35.
18例虫咬性皮炎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月28日~7月6日,某院精神科病房人员相继出现虫咬性皮炎,主要涉及医护人员和部分住院患者,给病房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严重干扰。为寻找发病起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 一般情况医护人员共14人,平均年龄38.5(±5.6)岁,其中发病13人;住院患者共13人,平均年龄39.9(±15.0)岁,其中发病5人,患者入院时间最早为2月28日,最晚为7月4日,疾病诊断分别为:忧郁症6人,精神分裂症2人,神经症2人,抑郁症2人,恐惧症1人。既往均无皮肤过敏史。1.2 发病情况从6月28日开始有1例住院患者发生皮肤荨麻疹后…  相似文献   
36.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蚊幼虫取食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后中肠组织的结构变化。当浸泡6及12小时后,中肠细胞内的线粒体呈现出极度电子密度增高、浓缩化,细胞质内的内质网出现脱颗粒现象,肌浆网扩大肿胀;吞食18及24小时后,细胞核膨胀,各细胞器进一步瓦解。文中讨论了对蚊幼虫的毒效是该菌晶体毒素引起中肠细胞器的病理改变。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及酶活性而导致虫体死亡。  相似文献   
37.
为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动态变化和免疫保护力,采用106CFU疫苗皮下1次和3次接种小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同时设有BCG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免疫后血清IgG抗体迅速升高并持续于高水平;减虫率分别为39.74%和39.74%,减卵率分别为62.86%和55.6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免疫3次和免疫1次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及减虫率、减卵率均无显著差异。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注射1次即能诱导小鼠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和免疫保护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讨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鼠后对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采用106CFU和108CFU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接种BALB/C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减卵率,同时进行虫卵肉芽肿周长和面积测量,以及抗体水平和抗原水平测定,同时设有PBS对照组。结果表明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后,106CFU、108CFU组与对照组相比,减虫率分别为27.34%、16.64%,减卵率分别为55.75%、60.50%,虫卵肉芽肿的平均周长和平均面积、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差别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108CFU与106CFU组相比,血清抗原水平差别具有显著意义,说明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日本血吸虫混合DNA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提高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免疫效力,观察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混合DNA疫苗诱导小鼠的抗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大量制备真核质粒pBK-CMV-Sj26和pBK-CMV-Sj23,然后将单价DNA疫苗pBK-CMV-Sj26和pBK-CMV-Sj23混合后免疫小鼠。实验分为4组:混合疫苗组、单价疫苗pBK-CMV-Sj23组、空质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于0周、3周、5周在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或生理盐水,第9周小鼠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第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混合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吸虫混合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40.
Summar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nfirm observations on the vertical transmission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 the rabbit. S. japonicum-infected pregnant rabbits were used in thisstudy. Perfusion of mother rabbits was done 9 weeks after infection in order to obtain worm bur-dens in relation to their initial cercarial dose. Anti-schistosoma specific IgM antibodies in serumsamples collected from rabbit kitten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gestationperiod lasted the normal 29-31 days. All the exposed mother rabbits became infected with S.japonicum. Positive IgM antibody OD values were detected in 12 out of the 60 kittens examined(20.0 %). In group C and A, 40. 0 % and 17.9 % of the kitten were congenitally infected, re-spectively. 18. i % of the kittens born to mothers infected with a single dose of 200 cercariae perrabbit were positives; this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tained for the 600 dose group(22.2 %). Three randomly selected IgM+ kittens harbored between one and two adult worms.The livers of these kittens displayed granulomatous les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genital S.japonicum infection does occur in the rabbit and is affected by the mother stage of pregnancy andto a lesser extent by its infection l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