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首次报道以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为靶细胞,用与人类胃癌相关的亚硝胺美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做进一步的恶性转化,从细胞形态学及细胞生长特性的变化、染色体数及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S—1细胞经MNNG处理后(命名为MC),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均发生了改变。随着传代的延续,细胞从上皮样变为梭形,呈典型的“岛样”克隆生长,获得在半固体琼脂中生长的能力。MC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多,而且有各种异常结构染色体出现。  相似文献   
12.
微创是21世纪外科领域追求的共同目标,Jacobs和Fowler等人于1991年首次将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使微创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成为可能。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器械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超声刀、腔内切割闭合器等高科技器械的出现,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手术切除范围是否足够大,淋巴结清扫是否足够彻底,腹腔镜是否会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及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末节伸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5例符合Wehbe-Schneider分型的Ⅰ、Ⅱ型b亚型且受伤时间在3周以内骨性锤状指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并用克氏针弹性固定。术后对远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度、骨折X线表现及指甲生长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5周,指甲无异常。按照Crawford制定的锤状指评价体系评定,优10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3.33%。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末节伸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恢复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包头市固阳县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为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和实施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和2020年包头市固阳县第二中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学生健康体检数据.体检项目包括生长发育、脊柱检查、视力检查、甲状腺检查、心脏检查、口腔检查以及心理健康检查.结果:与2018年相比,2020年固阳县第二中学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癫痫发作3 d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特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病例组,以37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采用ECLIA、ELISA测定血清NSE和IGF-1的浓度。结果病例组血清NSE和IGF-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和IGF-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和0.663。癫痫患者血清NSE和IGF-1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0.379,P<0.01)。结论血清NSE、IGF-1浓度在痫性发作后3 d内升高,提示其可作为判断痫性发作后早期脑损伤及机体早期启动神经保护的生化指标,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癫痫患者血清NSE和IGF-1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牙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应用常规检测方法难于诊断,一旦发生则缺乏有效的方法制止其发展,预后不良。因此,探索新的早期诊断方法,成为目前关注的研究课题。我们采用示踪剂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并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糖尿病组,本组50例均系本院1998年3月~10月住院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8~80岁,平均52.9岁。均行血BUN、C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尿常规检查。除外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尿酸(uric acid,UA)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4月该院冠状动脉双源CT检测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结果 分为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对所有患者测定HbA1c、血清Hcy、血UA水平,研究其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bAlc水平(12.06±2.63),粥样动脉硬化组(9.24±1.06),正常组(6.23±1.02),3组患者血清HbA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bA1c、Hcy及血U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当三者同时升高时可能导致血管重度狭窄,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为此临床上需要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抗氧化剂对内皮细胞钙转运功能的影响 ,揭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和预防措施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单独给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同时给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抗氧化剂维生素E ,分别测定细胞钙摄取和释放功能 ,并测定细胞及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活性 ,计算细胞死亡率。结果发现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细胞死亡率 ,同时刺激内皮细胞钙摄取增加 ,对钙释放无影响 ,维生素E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上述作用。结果提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内皮细胞钙摄取可能是其致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 ,维生素E通过抑制此作用而达到细胞保护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 CT 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 CT 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 EVB 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 MPV、SPV、LGV、IHLPV 和 IHRPV 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 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 和(0.96±0.11)cm,P<0.05];Child-Pugh C 级患者 MPV、SPV、LGV、IHLPV 和 IHRPV 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 和(1.45±0.12)cm,显著高于 Child-Pugh A 级患者[分别为(1.68±0.15) 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 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 MPV、SPV、LGV 和 IHLPV 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 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 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 IHRPV 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 的 AUC 为0.906。当 LGV>0.61 cm 时,预测 EVB 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 CT 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 EVB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宁涛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2):1164-1167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人体内第二基因组,与人体的多种疾病有关。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均有密切联系。免疫治疗的出现改善了肿瘤治疗现状,但是只有少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大部分肿瘤患者仍然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肿瘤免疫治疗已进入疗效瓶颈期。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还可以作为标记物预测免疫治疗的反应;此外肠道微生物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逆转肿瘤免疫耐药、缓解免疫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因此,基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有望成为解决肿瘤免疫治疗瓶颈的新途径。本文对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