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微小RNA(mi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RNA表达。miRNA与胃肠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很多miRNA在肿瘤中表达水平明显异常。miRNA可作为一种标志物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金丸(ZJW)对KRAS突变型大肠癌西妥昔单抗(CET)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常规培养KRAS突变人结肠癌细胞HCT116,通过细胞增殖率(CCK-8法检测)确定ZJW无毒剂量(即10 mg·L-1),观察ZJW、CET的协同效应(ZJW 10 mg·L-1与CET 100、200 mg·L-1具有协同效应,本研究选择CET 100 mg·L-1进行后续实验)。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CET 100 mg·L-1组(CET组)、ZJW 10 mg·L-1组(ZJW组)、CET 100 mg·L-1+ZJW 10 mg·L-1组(ZJW+CET组),作用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56)、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NF-κB p65、磷酸化...  相似文献   
13.
在显微镜下看过万头攒动的动物精子者也许会问:这几十万、几百万个蝌蚪样的小家伙怎么会知道朝哪个方向游泳,去找哪个卵子和他缔结良缘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精子游泳定向靠的是“味儿”。专家们发现大白鼠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里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尿酸血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HUA伴IR组)62例,高尿酸血症无胰岛素抵抗患者(HUA无IR组)58例,对照组60例。研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血清脂联素,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血糖、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1血清脂联素水平在对照组、HUA无IR组与HUA伴IR组中逐渐降低,HUA伴IR组与HUA无IR组比较,HUA伴IR组与对照组比较,HUA无I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在对照组、HUA无IR组与HUA伴IR组中逐渐升高,HUA伴IR组与HUA无IR组比较,HUA伴IR组与对照组比较,HUA无I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血清胰岛素、HOMA-IR、血清脂联素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凝血因子Ⅱ、Ⅴ、Ⅶ测定储峰,季青,王宗一,李仲平,张文化,孙家强,吴瑞庭,巫善明我院1989年3月~1992年3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215例,对其中161例作了凝血因子Ⅱ、Ⅴ、Ⅶ测定,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7.
1981~1987年,我院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共570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52例,诊断均符合1981年EHF防治(试行)方案提出的诊断、分型,分期依据。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60~86岁,其中60~69岁35例。本组52例除出现EHF的常见症状体征外,消化  相似文献   
18.
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复发及转移,但肿瘤多药耐药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化疗的疗效及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在接触某种化疗药物之后,对其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类似的化疗药物也产生交叉抗药性的一种肿瘤治疗进程中出现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已表现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潜力,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越发得到关注。本文将综述一下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广泛机制,并以胃癌为例进行较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一些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39例(包括回顾性与前瞻性病例)临床大肠癌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采用血浆分离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Angiogenin、ANG-2、EGF、bFGF、HB-EGF、HGF、Leptin、PDGF-BB、PIGF、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差异表达。结果①总体上,大肠癌患者中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比例约为1∶4。②大肠癌患者术前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P0.05)。同时,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也呈现一致的变化,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③术前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P0.05);术后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的男性及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大肠癌血瘀证组患者的血清Angiogenin、ANG-2、EGF、bFGF、HB-EGF、HGF、Leptin、PDGF-BB、PIGF、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结论与非血瘀证患者相比,大肠癌血瘀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清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更高,提示中医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