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桥本氏甲状腺炎(HT)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3例HT患者和46例健康志愿者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及VTQ检查,根据剪切波速度绘制ROC曲线。结果 53例HT的二维超声表现分为5类,各类型HT的剪切波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4,P=0.790)。ROC曲线分析阈值,当剪切波速度≥2.53时,诊断H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 %、100%。53例HT按甲状腺功能分甲亢、甲减及甲功正常组。三组HT的剪切波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84),但均较正常甲状腺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VTQ技术作为无创、量化检测HT的方法,可评价甲状腺组织的硬度,对HT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ARFI技术对71例(共88个病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鉴别诊断其良、恶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肝转移癌组与肝良性病变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与肝转移癌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 m/s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ARFI成像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6%.结论 ARFI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肝肿瘤的硬度,有效评价肿瘤组织的弹性变化,为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43.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技术关键是植入左室导线。笔者介绍用Amplaze Left 1造影导管寻找冠状静脉窦的方法。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18例。应用Amplaze Left1造影导管快速寻找冠状静脉窦后进行逆行冠状静脉窦造影,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导线至心脏静脉相关分支进行左室起搏,然后植入右房和右室电极导线。结果18例均成功应用Amplaze Left 1造影导管很容易地寻找到冠状静脉窦。结论Amplaze Left 1造影导管用于CRT术中寻找冠状静脉窦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体外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3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5、10、40μg/L的重组人LIF,继续培养6、12、24、48h;应用MTT法、Hoeehst染色法观察各组K562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3组和对照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h〉12h〉24h〉48h(P均〈0.05);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h〈12h〈24h〈48h(P均〈0.05);观察3组各时间点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6h〈12h〈24h〈48h(P均〈0.05)。结论LIF能以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为上调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45.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体外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3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5、10、40μg/L的重组人LIF,继续培养6、12、24、48 h;应用MTT法、Hoechst染色法观察各组K562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3组和对照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 h>12 h>24 h>48 h(P均<0.05);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 h<12 h <24 h<48 h(P均<0.05);观察3组各时间点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6 h<12 h<24 h<48 h(P均<0.05).结论 LIF能以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 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为上调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46.
李鹏举  孟洁 《当代医学》2011,17(24):159-160
目的探讨在采供血工作中血液的报废及应对措施,减少血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方法对2009年安阳市中心血站检验44131人次和2010年检验46707人次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和2010年度安阳市中心血站红细胞类报废率2年平均达到5%,血浆类报废率2年平均达到8.8%。报废项目主要集中在复检阳性血,其中又以ALT、抗-HCV为主,非常规报废则以脂血、采量不足、破损为主。结论以征询、过硬的采血技术、必要的设备、质量监督为手段,让献血者延期献血、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247.
不同因素对非甲基化CpG ODN佐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G ODN即含有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的寡脱氧核苷酸,研究发现,非甲基化的CpG ODN能够显著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一种高效的THl型疫苗佐剂,它的佐剂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综合考虑了可能影响CpG CDN佐剂活性的6个因素,即骨架是否进行了硫代修饰、是否具有回文结构、CpC基序侧翼序列的种  相似文献   
248.
男性乳腺癌5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自1954年到1989年底共手术治疗50例男性乳腺癌,占同期经治可手术全部乳腺癌7050例的0.71%。其中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20例及原发双侧者1例(右侧Ⅱ期,左侧Ⅲ期)。行扩大根治手术者6例,传统根治手术者31例,改良根治术者6例,全乳切除者5例(原发双侧者两侧均行全乳切除术,按1例计算)及局部切除术者2例。本组病例的5年生存率为78.7%,10年生存率为31.6%。本研究同时对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及预后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9.
单壁碳纳米管无纺膜表面的PEG修饰及蛋白质吸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纳米管是一种纳米尺度的新型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与蛋白质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是碳纳米管应用于生物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和酶联免疫法作为评价方法,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血浆中重要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在单壁碳纳米管薄膜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行为;同时,采用聚乙二醇(PEG)分子对单壁碳纳米管薄膜(SWNT膜)进行了表面修饰,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PEG修饰对纤维蛋白原分子在SWNT膜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阻止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分子在SWNT膜表面有强烈的非特异性结合,吸附于薄膜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分子仍然保有自身的免疫原性。SWNT膜表面可以被PEG分子修饰,连接在薄膜表面的PEG分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250.
目的:探讨Ⅱ期乳腺癌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1973年1月到1983年12月共手术治疗765例Ⅱ期乳腺癌,占经治可手术女性乳腺癌2 665例的28.7%.其中肿瘤≤2cm者(T1N1h)50例,2.1~3cm者362例,3.1~4cm者238例,4.1~5cm者115例.行扩大根治术仅2例,传统根治术434例,改良根治术280例和全乳切除术49例.按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床为N0者病理检查31%见淋巴结转移,TlN1h者59.2%阳性,T2N1者56.9%阳性.本组病例的3年复发率为4.2%;5年生存率、健在率分别为77.4%及70.0%;10年生存率、健在率分别为62.4%及60.2%.其中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及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年复发率分别为0%、2.1%、2.0%及4.8%;5年生存率和5年健在率分别为93.3%、90.0%,80.9%、78.7%,86.0%、82.0%及75.6%、67.4%;10年生存率和10年健在率分别为89.7%、89.7%,75.6%、75.6%,78.0%、72.0%及58.8%、56.7%.原发癌≤2cm(T1N1h)、2.J~3cm、3.1~4cm及4.1~5cm者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10.0%、2.8%、4.3%及6.3%;5年生存率和5年健在率分别为60.0%、50.0%,82.1%、74.4%,75.4%、68.5%及74.5%、68.2%;10年生存率和10年健在率分别为46.9%、42.9%,68.3%、66.0%,57.1%、54.9%及61.7%、60.7%.结论:Ⅱ期乳腺癌治疗结果与术式无明显相关,降低3年复发率,提高5年、10年生存率、健在率的关键是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