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48篇 |
免费 | 418篇 |
国内免费 | 19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0篇 |
儿科学 | 93篇 |
妇产科学 | 61篇 |
基础医学 | 376篇 |
口腔科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1131篇 |
内科学 | 534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27篇 |
特种医学 | 5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40篇 |
综合类 | 1834篇 |
预防医学 | 828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862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794篇 |
肿瘤学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232篇 |
2021年 | 244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179篇 |
2018年 | 153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338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413篇 |
2011年 | 486篇 |
2010年 | 437篇 |
2009年 | 415篇 |
2008年 | 388篇 |
2007年 | 371篇 |
2006年 | 321篇 |
2005年 | 263篇 |
2004年 | 276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196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115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8篇 |
1966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3.
1病例摘要患者女,25岁,家庭主妇.入院前23小时(2010年11月20日下午16点)家人发现患者呼之不应,意识不清,口吐白沫,送本院急诊科,予洗胃、纳洛酮、醒脑静等治疗,意识逐渐转为谵妄状态,3小时前开始出现间断手足抽动,为进一步治疗收入EICU住院治疗.患者1年前产后出现精神分裂症,院外长期小剂量服用氯氮平,具体量和用法不详.本次发病后,家属发现原氯氮平(25mg/片)药瓶里原有约30 ~ 40粒药物消失,疑被患者服用.患病以来,未解大便,小便量少,具体不详.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有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月经史不详. 相似文献
74.
75.
孟映红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3):354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近年来,我院采用在西医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肝胰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胰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肝MFH和1例胰MFH的CT表现。病理分型:1例为黏液型,4例为多形性型。5例均采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进行了延迟扫描。结果:5例肿瘤最大径6.8~22.5cm,其中位于肝右叶1例,肝左叶3例,胰尾部1例。CT平扫:1例表现为巨大囊性结构为主的肿块,有包膜,边界清楚;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实质呈轻度~明显强化,2例肿瘤内可见细小血管;静脉期肿瘤呈中度~明显强化,肿瘤内坏死区和肿瘤实质显示清晰,边界清楚;延迟期2例示病灶密度稍低于肝实质。5例中合并肝内转移1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例,侵犯膈肌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术前CT诊断为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1例。结论:肝胰MFH的主要CT表现为肿瘤内坏死显著,局部浸润性强,其CT表现与病理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DNA阳性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快速转阴及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方法 4例乙型肝炎两对半小三阳、HBV-DNA(-)的患者术前开始联合口服拉米夫定(1amivudine)及泛昔洛韦.术后3个月内治疗同前,3个月后仅口服拉米夫定维持至今;2例乙型肝炎两对半大三阳、HBV-DNA( )的患者,术前除口服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外,同时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共14d,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快速静脉滴注15000u静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3个月内联合口服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术后3个月内治疗同前,3个月后仅口服拉米夫定维持至今。结果 1例患者术后第19天死于肺部霉菌感染,1例患者第49天死于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4例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已接近3年,术后全部患者均未发现有乙型肝炎复发。结论 拉米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泛昔洛韦联合使用可使乙型肝炎DNA阳性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前快速转阴,并能预防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能量代谢状况,为个体化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美国MedGraphics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代谢车)测定24例好转的ACLF患者(存活组)及9例死亡的ACLF患者(死亡组)入院、住院期间、出院/死亡时的能量代谢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存活组出院时REE/pREE与入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住院期间REE/pREE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入院时两组呼吸商(RQ)值、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均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出院时RQ值及CHO%均有所上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组死亡时RQ值及CHO%均降低,RQ、CHO%与存活组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REE/pREE与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 RQ、CHO%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ACLF患者治疗过程中趋于低代谢的状态有助于病情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呼吸商及三大营养底物氧化比例的变化比静息能量代谢更敏感,是ACLF营养干预治疗中重要的、较好的监测指标;PTA及TC与代谢指标变化一致且灵敏,可间接体现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PFC)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炎性反应及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 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全氟化碳+脂多糖(PFC+LPS)组、全氟化碳(PFC)组及脂多糖(LPS)组。各组细胞经相应处理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NF α、IL 6和IL 10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和SIGIRR的表达。结果 ELISA结果显示,LPS组TNF α、IL 6水平较正常细胞组升高(P<005);PFC+LPS组TNF α、IL 6水平较LPS组下降(P<005);与正常细胞组相比,PFC组IL 10水平升高(P<005),PFC+LPS组IL 10水平较LPS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核内磷酸化NF κB p65表达上调(P<005),PFC+LPS组核内磷酸化NF κB p65表达水平较LPS组降低(P<005);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SIGIRR表达水平下调(P<005),PFC+LPS组SIGIRR表达水平较LPS组上调(P<005)。PFC本身对TNF α、IL 6含量及NF κB p65表达无影响,但PFC可促进A549细胞释放IL 10及上调SIGIRR表达(P<005)。结论 PFC可减轻A549细胞对LPS诱导的炎性反应,促进抗炎因子IL 10分泌及上调负调控分子SIGIRR表达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综合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关于磁共振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检索时间为1995-01—2016-10间。采用Meta-disc 1.4系统分析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对诊断效率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符合标准的文章,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合并敏感度为0.89(95%CI:0.83~0.93),合并特异度为0.88(95%CI:0.82~0.92),合并阳性似然比为6.79(95%CI:4.63~9.98),合并阴性似然比0.15(95%CI:0.09~0.22),合并诊断优势比为52.29(95%CI:27.16~100.7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的数值为0.9384。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