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DCTA)与MR血管造影(MRA)诊断脑动脉瘤(AN)的价值.方法 85例用Hispeed NX/i型CT扫描机,以2~3.5 ml/s从前臂静脉注射Ultravist(含30 g碘/100 ml) 60~120 ml等,延迟8~12 s后扫描;准直1~2 mm(HQ),螺距1.2~1.5,0.4~1.2 mm间距后重建;源像输入AW 4.0工作站处理.34例行MRA检查,以2 ml/s从前臂静脉注射Gd-DTPA 20 ml,即刻扫描,层厚1 mm;采用fl3d-ce-cor检查序列(每9 s扫描1次,连续4次).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建;对比分析各种显示效果;并与DSA、手术结果对照.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χ2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脑动脉瘤54例,DCTA与MRA均能在短时内完成脑血管容积数据采集.MPR、MIP、SSD能准确显示AN的大小、部位、范围等.VM(仿真血管微镜)对AN的空间解剖结构等显示具良好效果;与DSA相比,CTA组、MRA组诊断AN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96%、96%,94%、75%和96%、94%.结论 DCTA与MRA多模式三维重建的互补应用,对AN的诊断及术前诊治能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CTP)在肝癌切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手术后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检查。结果全组病例CTP检查发现5例(13.9%)术后早期复发,CTP清晰地显示了肝内复发、转移病灶的形态及血供变化。结论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可作为监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一种敏感方法 ,对于评价疗效及早期发现病灶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P)在肝癌切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3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手术后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检查。结果全组病例CTP检查发现5例(13.9%)术后早期复发,CTP清晰地显示了肝内复发、转移病灶的形态及血供变化。结论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可作为监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一种敏感方法。对于评价疗效及早期发现病灶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索螺旋CT三维测量(SCT-3DM)指导颧骨整形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取成人颅骨标本十具,沿眶上缘、颞点以上平面锯开,分别于垂体窝中心点(PFC)和鞍背中点(DSC)垂直插入定位针;沿颧弓、颞颧缝、颧骨隆凸、眶下缘、颧颌缝、梨状孔外缘置定位线;行SCT薄层容积扫描,源像输入AW4.0工作站作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表面遮盖显示等重建,测针颧距(ZND)、针弓距(AND)及矫正角(ZRA)、颧轴角(ZAA);标本作实体解剖测量.SSPS13.0软件包对照分析两种测量结果统计学差异.结果:正常颧骨体及颧弓平面与PFC为球心的球面基本重合,与DSC为非球面重合;ZND与AND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ZRA、ZAA有辅助空间定位作用.3DM结果与实体测量比较呈高相关性(均r>0.99).结论:以PFC为球心的球面法空间定位及SCT-3DM对指导颧骨整形术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CT检查中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CT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提高CT扫描的质量,降低X线对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学龄前儿童颅脑CT及成人上腹部CT扫描病人以每周六为护理干预组,周日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由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医生实施一般检查指导,周一由医生护士共同对CT图像质量、扫描时间、重复扫描次数、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记录,再将所有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CT检查时间及运动伪影发生人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伪影者重复扫描次数亦减少,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检查由接诊护士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检查合作度,提高检查质量与速度,减少运动伪影发生率,降低X线对受检者的辐射危害,增加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6.
生于后纵隔孤立性纤维瘤罕见,现报告一例右侧后下纵隔的病例: 患者,女性,37岁,因“吞咽异物感半年”来诊。体检未见阳性体征;五官科以“咽炎”治疗无效来行食管钡餐造影。胸部透视见右心膈角处约6.5×6.0cm类圆形块影,吞钡造影见食道下段受肿块压迫略弧形向左移位,粘膜光整,钡剂通过稍不畅;即行CT扫描,见右后下纵隔脊柱旁沟处类圆形7.0×5.5×6.0cm病灶,病灶内弥漫性钙化影,CT值138Hu,轻度推压食管与下腔静脉。因怀疑肠管疝入后纵隔,遂半个  相似文献   
77.
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安置心脏起搏器(Pacemeker,PM)患者进行1.5德斯拉(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行MRI的21例PM患者(其中2例为PM依赖性患者)设为A组,进行了头、颈、胸和腹部MRI,采用常规扫描方式,射频能量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限制〈2.2W/kg。在MRI前、后及1个月时测定PM程控功能、起搏阈值、心房感知灵敏度、电极阻抗、脉宽、心电图。检查时全程监护和观察扫描图像质量。B组为对照组20例,不行MRI,1个月时观察相应指标,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分别做了31个部位扫描,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不适,PM程控功能无障碍,脉宽和心房感知灵敏度无变化,MRI后和1个月后起搏阈值和电极电阻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起搏阈值和电极电阻1个月时也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胸部MRI可见PM周围有干扰现象,但不影响MRI范围外的诊断价值。结论:在一定条件下,PM患者做MRI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8.
1病例 患者,女,32岁。于2004年4月3日因车祸住进我院外科,患者头面部多处发生血肿,全身多处擦伤,尤以面部较重,意识较清,头痛头晕明显,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均正常。入院行胸、腹部X-光片、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排除骨折及内伤。但右前额血肿明显增大,为防止出血,给以冰袋局部冷敷,同时,给予5%GS250ml,止血敏2g,0.9%NaCL250ml,注射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和eADC瘤周比评价乳腺癌对周围腺体的浸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单发肿块型,均行MR-DCE及DWI扫描的43个病例。在肿块前后、上下及内外侧缘方向每0.3cm测量瘤周腺体的ADC3p~21p和eADC3p~21p值,以强化瘤体、正常腺体及皮下脂肪为对照。计算瘤周腺体与强化瘤体、与正常腺体、与皮下脂肪r.ADC(p/(m、n、f))和r.eADC(p/(m、n、f))比值。比较各方向ADC和eADC、r.ADC(3p~21p/(m、n、f))和r.eADC(3p~21p/(m、n、f))的差别。结果:瘤周腺体与强化瘤体、正常腺体及皮下脂肪ADC和eADC比较、3p~21p各方向r.ADC(p/(m、n、f)),r.eADC(p/(m、n、f))与相应对照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缘3p~9p之间瘤周腺体eADCp、r.AD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