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严重多发伤是急诊外科的危重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又复杂多变,涉及临床多个科室,所以一直是急诊外科医生的重点和难点。本院急诊科自2006年  相似文献   
82.
98例重症恶性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症恶性疟病情重,发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又多,以致常因延误诊断治疗,导致较高的病死率。作者于1994年8月至1995年11月在马里援外医疗队工作期间,共收治当地重症恶性疟患者98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98例重症...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血清2′5′-寡腺苷合成酶(2′,5′-OAS)的变化,了解细胞抗病毒状态建立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3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IMU干扰素腹腔注射11例(治疗I组)3MU干扰素皮下注射11例(治疗I组)分别连续注射5天,以后每周3次,共16周,并与不同干扰素治疗的10例(对照组)作对比,通过2′,5′-OAS,ALT,HBeAg,HBV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血清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的变化,了解细胞抗病毒状态建立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3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3蛆,即1MU干扰素腹腔注射11例(治疗Ⅰ组),3MU干扰素皮下注射11例(治疗Ⅱ组),分别连续注射5天,以后每周3次,共16周,并与不用干扰素治疗的10例(对照组)作对比,通过2′,5′-OAS、ALT、HBeAg、HBV-DNA(PCR法)连续检测,评价治疗反应。结果:疗程结束时,两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均下降,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2′,5′-OAS的活性均增加,治疗Ⅰ组在疗程结束时达峰值,治疗Ⅱ组在疗程早期就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无升高(P<0.05)。2′,5′-OAS的增幅水平与HBeAg、HBV-DNA的阴转呈相关性。结论,2′,5′-OAS可能是监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EF组)与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LCP组)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2008年~2012年治疗的15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其中EF组为7例,LCP组为8例,随访至术后24周,比较两组患侧临床功能(Dinest功能评估)及X线表现.结果 两种固定均为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良好固定方式,但EF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而LCP组骨折愈合时间略有优势,术后Dinest功能评估方面两种固定方式无明显区别.结论 两种固定方式均为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利用Ilizarov技术骨输送与筋膜皮瓣修复下肢大段(块)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11例为小腿严重开放复合伤,1例为前臂开放复合伤,骨缺损范围4~12cm,平均8cm,皮肤缺损面积4cm×5cm~14cm×5cm,全部病例均合并急性感染。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外侧筋膜皮瓣修复9例,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修复1例,交腿皮瓣修复1例,前臂内侧皮瓣1例,12例中,骨输送幅度4~12cm,平均8cm,其中用环行外固定器4例,用本科研制的双臂骨输送外固定器8例。[结果]延长段骨和压缩骨断端均自然愈合,所有转移的筋膜皮瓣均成活,无1例形成骨不连和慢性骨髓炎。本组随访12例,随访时间2~10.8年,平均4.2年。[结论]应用Ilizarov骨输送和筋膜皮瓣转移技术治疗下肢大段(块)骨与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疗效确切方法,其优势(1)通过外固定器来保持伤肢稳定,通过骨输送的方法填补大段骨缺损;(2)同时行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为骨压缩端愈合与控制感染创造有利条件;(3)外固定器提供的撑开和压缩功能,使得延长段骨和压缩段骨断端获得骨愈合的合理的生物力学条件;(4)在骨输送过程中刺激机体的修复机制,使机体的代谢增强、血循增加、成骨因子聚集、抵抗力增强,调动了机体的主动修复机制和主动控制感染的防御机制;(5)在外固定器的保护下,患者的伤肢可在康复期间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从而避免长期制动和废用因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和关节功能障碍;(6)治疗周期短,抗生素应用少,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7.
川芎嗪对重症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及血气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于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将收入急诊监护室的64例重症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4例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选择64例肺心病患者,其诊断均符合1977年和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标准,并除外冠心病存在。其中男性52例,女性12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7.2岁,65岁以上者占65.6%。肺部基础病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井发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有明显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结合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动脉血氧分压(P;l几)<60mmHg,不伴有一:氧化碳储留者为I型呼…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尘肺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分布的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2例不同类型尘肺患者进行了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检测和常规肺功能试验,将结果与100例健康人测定值比较。结果 铸工尘肺、矽肺和石棉肺3种尘肺的肺区域性通气分布皆为两上肺区通气增加和两下肺区通气减少;而左、右两侧肺通气分布则以右侧肺通气增加为主,占53.03%(70/132),与健康正常人肺阻抗通气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种尘肺之间比较,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尘肺通气功能“正常”者与不同类型通气障碍者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例矽肺中,1例X线胸片显示其左侧上叶肺萎缩;另1例并发左侧中央型肺癌。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显示符合X线影像。结论 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是非常规肺功能所能检测到的,可作为常规肺功能补充参数。对尘肺并发其他肺部区域性病变,临床似有可能用肺阻抗通气图替代核素显像通气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氨氯地平+辛伐他汀10mg组(联合他汀10mg组)及氨氯地平+辛伐他汀20mg组(联合他汀20mg组),每组50例。另外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等指标。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12个月。比较各用药组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联合他汀10mg组和联合他汀20mg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与联合他汀10mg组治疗12个月后比较,联合他汀20mg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可以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同时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