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6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优选卷柏抗SMMC-7721肝肿瘤组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方法: 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用量及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率为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优选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提取量综合评分的权重系数比,并通过SPSS 17.0软件对有效组分与药效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HPLC测定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33:67),检测波长269 nm。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 h;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7,0.3,反映含量指标与抑制率呈一定相关性。 结论: 以有效成分含量代表药效作为正交试验指标是科学合理的,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
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创新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功效稳定性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其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是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围绕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及模式创新取得了突破,中药整合质量观、中药质量标志物等新思路、新模式的提出,引领了中药质控发展的新方向,涌现出了一系列中药质量评价创新技术与创新方法。拟从化学基准、化学基准与药理效应基准相结合、化学基准与生物效应基准相结合3个角度,从中药评价方面梳理近年来中药质控方法方面最新研究,系统阐述中药质量评价创新方法及其应用现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理论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83.
中药白头翁对体外大肠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E.coli biofilm,EBF),形成体外模型,并开展白头翁对EBF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中分别复制体外EBF模型,将白头翁作用于EBF体外模型,分别采用银染法和MTT法考察白头翁对EBF的影响。结果Φ30培养皿中,表面观察到黑色呈棉絮状的膜样物,空白组没有此样物质;96孔板中,模型组的OD值为0.079,空白组的OD值为1.548;白头翁醇提组抑制率为25.79%,白头翁水提组抑制率为53.11%;750μg/mL的白头翁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有最佳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5.17%;药物作用12h后开始白头翁组的E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24h效果最好。结论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可以形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白头翁可以抑制和破坏早期及成熟的细菌生物膜,且其抑制作用表现出了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4.
麦冬有效组分的提取工艺及组分与药效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麦冬总皂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正交实验结果和体外药效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两者的相关性证明麦冬总皂苷为麦冬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成分.方法 以麦冬总皂苷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提取过程中溶媒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因素进行估选研究,优选工艺条件,并采用心肌细胞Na2S2O4缺氧/复氧模型,考察细胞存活率,通过SPSS软件对正交实验结果和细胞药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麦冬乙醇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2倍量的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通过药效学试验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麦冬提取工艺,经体外药学验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证明了麦冬总皂苷为麦冬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5.
目的:采用全时段双波长融合法建立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用来控制制何首乌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全时段双波长融合法,建立制何首乌药材质控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水(A),线性梯度洗脱程序为:0~10min,10%~17%B;10~30min,17%~22%B;30~39min,22%~31%B;39~49min,31%~36%B;49~50min,36%~53%B;50~53min,53%~55%B;53~58min,55%~58%B;58~60min,58%~80%B;60~70min,80%~90%B;体积流量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20nm(二苯乙烯苷)、267nm(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结果:双波长融合后,可同时测定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线性范围分别为8.875~88.750μg/mL,0.131~1.310μg/mL,0.065~0.65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2%(RSD=1.25%),96.77%(RSD=2.43%),103.61%(RSD=1.27%)。结论:该实验为制何首乌提供了更简便、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鱼腥草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4-萜烯醇、α-萜品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VF-5m 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为氦气,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为250℃;采用程序升温,内标法测定样品中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甲基正壬酮、4-萜烯醇以及α-萜品醇分别在5~85μg/mL(r1=0.9993)、10~135μg/mL(r2=0.9994)和10~180μg/mL(r3=0.9995)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98.7%、99.4%,RSD分别为2.7%、3.0%、2.5%。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鱼腥草注射液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鸡血藤总黄酮对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周期和凋亡及VEGF-A、Caspase-3含量的影响,为鸡血藤用于抗子宫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定不同浓度的鸡血藤总黄酮,用MTT法筛选出合适的给药浓度以及给药时间。运用流式细胞仪将不同浓度的鸡血藤总黄酮作用于HeLa细胞,测定细胞周期与凋亡。运用ELISA试剂盒,测定鸡血藤总黄酮对HeLa细胞分泌Caspase-3、VEGF-A的影响。结果:通过MTT法最终选定药物浓度为2.00、1.45、0.70 mg/m L为最佳浓度,36 h为最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各组细胞G0/G1期、S期比例及早凋与晚凋比例显著升高,VEGF-A分泌量显著降低,Caspase-3分泌量显著升高。结论:鸡血藤总黄酮对宫颈癌细胞HeLa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优化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 Juss.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总皂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优化纯化工艺。通过MTT法,比较纯化前后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最佳纯化条件为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0.25 g/m L提取液,药材量-树脂比例0.75∶1,体积流量2 BV/h,2.5 BV水除杂后,5 BV 75%乙醇洗脱,总皂苷纯度为84.51%,回收率为40.86%。纯化后,总皂苷体外抑制SMMC-7721细胞的作用显著提高,IC50比纯化前降低5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白花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纯化。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蕲蛇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指纹图谱。方法:以20mmol/L硼砂-0.2mol/L硼酸(pH8.4)作为背景电解质缓冲液,柱温25℃,运行电压19kV,245nm波长处检测,25min内完全分离。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中共有7个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达到标准。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分离效果,可作为蕲蛇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采用构效组学研究方法,阐释气滞胃痛颗粒中延胡索含有化合物结构与抗炎镇痛的药效物质。方法 在课题组前期体外筛选的基础上,开展延胡索生物碱体内药效研究,以靶点为桥梁,将延胡索中一类或多类化学成分结构与药效紧密关联,将延胡索生物碱所含成分结构与抗炎镇痛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依据对接评分和延胡索生物碱结构母核的不同进行构效组学研究,总结其结合优劣的规律。结果 延胡索生物碱在体内抗炎镇痛药效研究中有良好效果,初步筛选延胡索生物碱中53个化学成分和73个靶点;抗炎镇痛疾病靶点3 074个,将成分靶点与抗炎镇痛疾病靶点取交集,共得到42个直接作用靶点;经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子对接等分析,最终得到延胡索生物碱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延胡索乙素、巴马汀等,核心靶点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GRM5)、雌激素受体1(ESR1)、钾依赖钠钙交换蛋白6(SLC6A4)、核蛋白转录因子(FOS)等;依据母核的不同将延胡索生物碱53个成分分为8类,其中原小檗碱类、小檗碱类、阿朴啡类三类成分多,并且与PTGS2、GRM5等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每组延胡索生物碱结构与对接评分关系呈现相同的规律。原小檗碱类结构中,母环的A环和D环上适当带有羟基、烷氧基或甲基的取代基有利于增强与两个靶点的结合活性。在小檗碱类结构中,含有13位甲基的结构对2个靶点结合更佳,推测甲基片段改变了成分结构与氨基酸残基的结合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其结合活性。结论 该研究采用构效组学研究方法,可以分析延胡索生物碱抗炎镇痛的物质基础,同时构效组学为中药药效物质的阐释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