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6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药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提出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中药提取浓缩在线检测的可行性,为近红外技术在中药提取浓缩在线控制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随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加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无需试剂、不破坏样品和在线测定的优势,其将在中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找出4个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评价金银花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和UV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相关程度分析方法对4种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4种成分为综合考察指标,其中山东临沂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评价,判定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总酚酸呈高度相关性,木犀草苷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呈中度相关,总酚酸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结论: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指标成分评价及相关分析,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设计制作用于肿瘤细胞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以海藻酸钙凝胶为细胞支架,基于芯片研究适合的凝胶形成、溶解条件,利用该条件长期培养SMMC-7721细胞并检测其活力。方法利用CDR软件、软光刻技术、模塑法、等离子键合法等设计并制作出微流控芯片并验证其适用性;在芯片中三维培养肝肿瘤细胞SMMC-7721,观察细胞形态,以IPP软件辅助计算细胞在72h的存活率。结果设计制作的微流控芯片适合于肿瘤细胞三维培养;芯片中培养的肝癌细胞72 h内生长状态良好,存活率达(96.1±4.5)%,细胞堆积排列紧密,出现肿瘤细胞聚集体(tumor cell spheroid,TCS)。结论该文设计构建用于肿瘤细胞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并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培养,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细胞生长与聚集状态表现出一定特殊性。利用该芯片进行肿瘤细胞三维培养,可以为肿瘤细胞生长状态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筛选提供更有利的方式。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检测细辛、藜芦配伍使用前后所含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传统中药理论“十八反”的科学内涵。方法:利用UPLC/Q-TOF MS BPI离子流图谱,分别绘制细辛单煎液、藜芦单煎液和细辛与藜芦配伍混煎液的BPI离子流指纹图谱,对图谱中分子离子峰进行分析,通过loadings确定差异分子离子,比较相同分子离子峰单煎、配伍混煎前后量的变化。结果:分别确定配伍混煎后细辛中有八个分子离子、藜芦中有十个分子离子峰峰面积变化超过9%以上。结论:从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细辛“反”藜芦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45.
六味地黄丸的HPLC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6 nm,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厂家和批次的25个样品分为3类,不同剂型的六味地黄制剂HPLC指纹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分类结果与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一致,经主成分分析,8个共有峰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2.844%,马钱苷的相对峰面积为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中影响比较大的指标。结论此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10批次大川芎片多波长融合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大川芎片融合指纹图谱共有峰进行初步指认,构建大川芎片的全析指纹图谱为其全面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川芎片进行检测,将不同波长下数据进行多波长融合得到10批大川芎片的融合指纹图谱,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融合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初步结构鉴定。结果 10批大川芎片融合指纹图谱共获得13个共有峰并与共有模式图相似度均>0.92,其中8个共有峰得到指认。结论本文通过多波长融合技术手段及HPLC-MS分析方法建立大川芎片全析指纹图谱,为大川芎片主要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为规范中药制剂及其合理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复方木鸡颗粒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炎模型的药效作用,初步探讨量效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药,0.15 g·kg-1)及复方木鸡颗粒(0.04、0.12、0.36、1.08、3.24 g·kg-1)5个剂量组(n=12).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周1次口服灌胃二乙基亚硝胺(70 mg·kg-1),同时给予各组大鼠相应的药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4周.测定大鼠的体重、肝指数,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各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探讨量效关系.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木鸡颗粒各剂量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体重明显升高(P<0.01或0.05),能够明显改善肝细胞状态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其中复方木鸡颗粒0.12 g·kg-1组生理、生化、病理指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药效明显,复方木鸡颗粒0.04 g·kg-1、3.24 g·kg-1组疗效较优于复方木鸡颗粒0.36 g·kg-1、1.08 g·kg-1组.结论 本实验验证了复方木鸡颗粒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炎药效作用的基础上,初步探讨量效关系,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治疗肝病不同发展阶段(肝炎、肝硬化、肝癌)临床最佳给药剂量的差异化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优选白茅根水提物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白茅根水提物中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白茅根水提物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6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1h/次。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试验结果均比较理想,测定的绿原酸含量达到0.13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白茅根水提物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三棱水煎液与三棱芒硝配伍水煎液的各自三波长融合图谱,通过融合后图谱,对比二者物质基础的区别,从而研究二者物质基础的改变。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CLC-ODS(150 mm×6.0mm,5μm)色谱柱;以水(A)-甲醇(B)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300、320 nm;使用Matlab 7.1编程进行谱图融合。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三波长融合图谱可全面体现特征吸收,更加全面的对比三棱单煎液与三棱芒硝合煎液的物质基础改变。从融合图谱可以看出,50 min以后,各峰面积有明显的减少,80 min时吸收峰消失。结论:三棱与芒硝合煎造成相互作用,导致二者有效成分的含量都减少,药效降低。三波长融合图谱可以对芒硝三棱相畏的物质基础研究进行全面和整体性的评价,为研究中药相畏乃至七情中的相须、相使、相杀、相恶和相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基于体外心肌细胞活力的葛根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葛根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选取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及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葛根素含量和药效学的体外心肌细胞活力为指标综合分析,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葛根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加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化学指标结合药效学指标综合分析葛根的提取纯化工艺可较好地保证制剂的质量,且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